商都评论: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2023-03-31 18:05:07 来源:中原网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郑  实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大河文明展”开展三天吸引观众近两万人次,“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览”创郑州单日观展人数纪录,舞剧天花板《水月洛神》全国巡演场场爆满,郑州三景区入选全国旅游产品创意案例库,“郑州文创”荣登国家级展销平台,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接下来如约而至……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百花齐放的文艺园地,共同描绘出郑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任务,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具体到当下的郑州,锚定新坐标、扛起新使命,我们要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激发全市上下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文化的血液在这片古老而又崭新的土地加速流动,为每一位需要的市民提供更为丰沛的文化养分,让我们的城市在文化滋养下更鲜活、更美好、更有品质。

以高站位谋划推动锻造竞争力。中原大地人杰地灵,文脉悠长。串珠成链、织链成网,彰显文化特色,不断激发文化发展内生动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使之形成高集中度、高辨识度、高价值的文化资源,至关重要。瞄准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目标,聚焦“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郑州高站位谋篇布局,正在全力打造“山·河·祖·国”文化标识,精心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朝着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奋力迈进。依托丰富资源、因循既定目标,下一步,如何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持久的文化吸引力与竞争力,让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以高标准公共服务提升凝聚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体到当下的郑州,我们要因地制宜立足城乡特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效能提升,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从培育特色鲜明的文化街区和文创园区,到积极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再到规划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等,我们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打造更有特色、更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优质、均等地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高质量精品创作激发引领力。文艺精品是筑牢文化自信的基石,是涵养文化自信的载体,是形塑文化自信的抓手。随着文化素养、欣赏水平、审美能力的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对文艺精品的需求更为强烈。近年来,从古典舞《唐宫夜宴》、大型舞剧《水月洛神》,到大型豫剧现代戏《黄河儿女》,从舞剧《精忠报国》《从军行》,到杂技剧《红旗渠》、多媒体情景古歌《郑风》,一个个精品力作接连登台,一朵朵艺术之花绚丽绽放,持续提升了郑州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下一步,不断培养造就优秀人才队伍,让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贴时代脉搏、把握时代主流,打造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把更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大众,文化精品的供给侧还需更多发力。

以文载道、以文化人、以文弘业、以文惠民,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文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就一定能够更好满足近1300万郑州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源源不断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