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铁石·问郑】此城风物美 教我好喜欢

2024-03-03 08:21:53 来源:中原网

 【吸铁石·问郑】“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 


“宜居宜业地 宜游且宜人”

此城风物美,教我好喜欢

核心提示

2月19日,郑州“新春第一会”——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对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郑州品牌郑州标杆郑州模式”作出全面部署,释放出以更优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促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加快建设的强烈信号。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本报推出【吸铁石·问郑】“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面的举措和成绩、直面当前营商环境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展望今后在营商环境工作方面的前景,敬请关注。

八大型主题乐园不约而同选择落户郑州,成就中国“幻乐之城”;全市博物馆建设达113家、建成开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54处,各类文化体验愈加丰富;加速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举措,患者“医”靠更安心;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养老工作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在郑州,越来越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令这里充满了文化活力、生活魅力。

优质文旅资源“落户忙”

“郑州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便利的交通、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成了许多全国化产业落地的首选目标。”去年9月,郑州海昌海洋旅游度假区正式开业,填补了中原地区大型海洋主题旅游产品的空白。为何选择落户郑州?郑州海昌海洋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郑汴洛旅游带”的发展完善,大众对文旅消费的需求日趋增多,“基于对郑州文旅经济发展潜力和文旅市场需求的深入分析,落户郑州,成为我们不二选择”。这位负责人坦言,郑州项目从落地、启动到中期建设、再到开业的整个过程中,都感受到了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无论是服务态度、办事效率,还是支持企业发展的专项举措上,得到了许多支持与帮助,这也使得项目能够如期、顺利地建设完成并实现快速、稳定的运营。

资料图

这场优质文旅资源与郑州的“双向奔赴”,离不开近年来郑州营商环境的改善与城市发展潜力的释放。记者从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近年来,郑州在打造文旅标识、举办文旅活动、提振文旅消费、创建文旅品牌等方面不断发力,“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正成为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优质文旅资源。

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郑州的吸引力: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68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2.8亿元。2024春节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1388.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23年同期增长69.9%,较2019年同期增长172.5%;实现旅游收入94.8亿元,按可比口径较2023年同期增长78.9%,较2019年同期增长223.5%。

“看得见”的历史走进大众

“正月十五那天我捧起了3400年前的商代璜形玉龙,那种来自历史文化的厚重感让我震撼。”说到春节期间“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各类文化活动,市民刘女士感慨连连,“现在郑州各个文博单位的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新颖,大家更喜欢去逛博物馆了。”

资料图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记者从郑州市文物局获悉,我市注重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大的文化产品,梳理文化脉络,提炼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全景式集中展示地。在原有博物场馆免费的基础上,研究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文物收藏单位活化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开创性授权合作方在公共空间开展数字剧场、演绎剧场、剧本杀等沉浸式体验项目,以及主题展览、文化沙龙、会议会务、轻食茶餐等常态化消费服务项目,服务社会需要。

“去年我们开展博物馆日、自然和文化遗产日、公众考古开放日等活动,博物馆举办各类主题宣传社教活动600多场次,推出《古都郑州》《星空下村落》等精品展览630多个,受众覆盖700多万人。”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全市博物馆接待观众近55万人次,举办的880多项惠民文化活动,带广大游客在博物馆里找到了城市新的生活方式。

看病少跑腿 患者有“医”靠

会诊转诊一站式服务、院内智能导航服务、门诊患者医技检查24小时内完成服务、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服务、诊间支付服务、病区结算服务、病案复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去年以来,为解决群众就医过程中的“关键小事”,郑州市加速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七项举措,让群众就医变得越来越从容。

2月27日,居民钱先生因为腹部不适前往市中心医院就诊,从挂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整个就诊流程,

他凭着手机上自己的“医保码”就全程畅通无阻。就连以往最让他头痛的医技检查项目,通过医院医技检查集中预约平台,不到2小时就分时段完成了三项检查,这令他不禁感慨:“现在看病真是方便太多了。”

数据显示,去年一年,通过深入推行便民就医服务,省会医疗机构预约挂号、缴费结算、信息查询等多项服务均缩短至2分钟以内;75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设置“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54家实现出入院服务一站式办理,30家与省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对接,日间手术病种达到418个、术式804个;158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推动医疗服务向家庭延伸。

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2月26日,全市中小学正式迎来了春季新学期。看着孩子背着书包跨进校门,家住保利海德公园小区的学生家长郭莹非常开心,自从紧邻小区的郑州八中新校区去年秋天如期投用使用,不仅解决了周边居民曾经的“上学难”的问题,还带来了传统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使得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老城区”一样的“好学校”。

事实上,过去的一年,郑州市美好教育成效显著,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统计显示,去年全市新建投用公办园24所,遴选领航幼儿园28所,普惠率达89.28%;市区新建、扩建中小学校15所,投入使用16所,新增学位2.3万个,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实现“应收尽收”;全市创新实施“新优质初中”培育工程,198所通过评估认定;12所高中加快建设,投入使用2所,新增学位6600个。

资料图

擦亮“郑好颐养”名片

与年轻人比试台球、大年初一涂上“新年战甲”……张奶奶在经八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乐享老年生活。“我也是‘90后’,今年我93岁了。”张奶奶笑着说,“我就爱和年轻人打交道,中心这些年轻人就是我的精神支柱。”

一扇门直通后院小区,家门口养老,让幸福生活原地升级。“我们想方设法策划一些创意性的活动,让老人玩得开心。”经八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为了激励老人们参加活动,我们还设立了“欢乐币奖励机制”,到月底,老人可以拿着欢乐币兑换小礼物。

“我喜欢散步,今天走了1万步。”赵爷爷每走5000步,工作人员就送上2个欢乐币,“我已经攒了100多个了。”赵爷爷告诉记者,在这里娱乐活动丰富有趣,生活多姿多彩。

一道连廊与医院门诊连通,医养结合,让养老生活更有“医”靠。

在福华街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从入住的第一天开始,养老和医疗就紧紧结合在一起。爱跳舞的孙爷爷感冒发烧,不出门就能接受到医疗服务。李奶奶年前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前几日,李奶奶感到不舒服,摁下一键呼救器,不出半分钟,专业的医生带着护理员进入房间内检查身体情况。

福华街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链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安心。

记者从2月28日召开的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我市养老工作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今年我市将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可感、可知、可得的养老服务。

从文化休闲到上学就医,从到优质生活到健康养老,各方努力下郑州不断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必将释放出更加美好而持久的吸引力……

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 王红 李居正 田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