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性以学术为舵,数字技术如何筑就博物馆“智慧大脑”——专访郑州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郭春媛
郑州博物馆
数字时代,恰似一场席卷全球的风暴,以摧枯拉朽之势重塑着各个领域,博物馆亦在其中。数字技术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博物馆开启智慧化转型的大门。它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藩篱,让文物以鲜活之姿展现在世人眼前;又搭建起一座无形之桥,使观众与文物的互动愈发深入、生动。如何借助数字技术打造博物馆的“智慧大脑”,实现真正的智慧化运营与管理,是文博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值得关注的是,在文博领域,女性力量正以独特魅力与坚韧姿态绽放光彩。《博物馆里“她”故事:文博女性百人谈》作为浙江省博物馆丽人行展览配套项目,以“15问”叩击百位文博行业女性的职业内核与生命哲思。项目聚焦职业挑战、幸福定义、数字化变革等深度议题,让我们看到文博女性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与不懈追求。
今天,让我们走进郑州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郭春媛女士的世界。她是一位优雅而坚定的领航者,以女性独有的温柔与坚韧在学术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将学术的严谨与数字技术的创新完美融合,引领着郑州博物馆不断探索前行。在她的带领下,郑州博物馆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数字技术与学术研究的交织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现在让我们一起聆听她在数字技术与学术交织的道路上,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与感悟,看她如何用智慧与汗水,为郑州博物馆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智慧蓝图,共同见证博物馆在数字时代的华丽转身。
【嘉宾介绍】
郭春媛女士现任郑州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研究馆员、河南省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兼任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博物馆专业硕士生导师。她在博物馆展览策划、学术研究、技术应用等多方面成果卓著,以专业与热忱推动着博物馆事业不断迈向新高度。
1995年,郭春媛女士正式踏入文博领域。早期工作中,她从基层做起,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素养,为后续发展筑牢根基。2012年至2014年,她在郑州大学攻读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系统完成博物馆学理论知识学习,拓宽学术视野,为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支撑。2015至2019年,她又前往西北大学攻读考古学博士研究生,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攀登,培养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创新思维。
2018年2月,郭春媛女士任职郑州博物馆副书记、副馆长,正式开启了她在郑州博物馆深耕细耘的篇章。在展览策划方面,她才华与眼光兼具。2023年主导策划的“大河文明展”汇聚全球18家机构203件文物,首次实现四大文明古国文物同台展示,入选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优秀展览。2024年,她带队促成“繁花似锦·豫见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落地,积极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为观众带来全新观展体验。同时,她致力于博物馆展览体系化构建,在2024年“策动未来博物馆展览体系构建与路径”论坛中,系统阐述郑州博物馆“基本陈列 + 专题特展”体系化构建经验,提出通过藏品内涵挖掘强化博物馆定位,为展览策划提供新思路。
在学术研究上,郭春媛女士成果丰硕。入职郑州博物馆以来,她发表7篇核心期刊论文,出版专著1部,参与出版著作5部,主持承担中国博协课题《博物馆线上展示模式与方法研究》,参与2023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博物馆藏品三维扫描建模技术通用要求》编制。2024年10月,她开展《透物见史·解读郑州》专题讲座,运用考古资料与文献互证,梳理郑州从旧石器时代至近代的文明演进特征,强调郑州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核心地位,为郑州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贡献力量。
在技术应用领域,郭春媛女士积极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助力郑州博物馆打造“智慧大脑”。她主导建设可视化管理系统,整合郑州博物馆业务管理,将传统经验决策转化为数据驱动反馈,提升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推动建设数字化虚拟场馆,开放3D藏品资源库供公众参与线上策展,增强博物馆与观众的互动性;推出“创世王都”全新线上展览,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展示模式。
从初入文博领域,到不断求学深造,再到在郑州博物馆大展身手,郭春媛女士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扎实。她以专业为笔,以热情为墨,在博物馆事业的画卷上绘就了绚丽多彩的篇章,未来也必将继续书写新的辉煌。
【访谈内容】
问题1、时间淬炼的信念: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哪些信念或原则是经过时间考验仍然坚持不变的?这些信念如何帮助您克服困难?
我在文博行业工作已经近30年了,从一个懵懂的年轻人,到把博物馆当作自己愿意为之付出的事业,是坚持和热爱陪伴我走到今天,让我成为把热爱与工作融为一体的幸运者。无论是大学毕业初入职场,还是经过多个岗位不断进步,坚持和热爱是支撑我的信念和原则。
2015年我有幸参与到郑州博物馆新馆的建设中,见证了新馆从图纸变为宏大的建筑,并在2018年进入郑州博物馆工作,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开馆时的紧张压力还历历在目,新的场馆、新的团队,是坚持和热爱让我和我的团队共同悉心呵护,陪伴新馆成长。在郑州博物馆,我负责陈列展览、数字化建设、宣传推广和文创,7年时间,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我们荣获多项国家级大奖,陈列展览十大精品、核心价值观重点推介项目、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更加热爱。
参加2022年度“十大精品陈列展览”评选汇报现场
问题2、在荆棘中前行:文博行业常面临资源与关注度的匮乏,在日常工作中,您是如何保持激情和创新精神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或习惯?
文博行业面临资源与关注度的匮乏,固然与这个行业自身的特点有关,同时也有我们自身没有主动融入社会发展的原因。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新的考验,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保持激情仍然源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但仅凭热爱远远不够,开拓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创新求变是新时代唯一不变的法门,而创新则源于专业素养的提升、开放的视野与包容的心态。
我们关注社会焦点,积极回应公众需求。邀请观众参与展览策划,共创展览空间,创建针对特殊人群的“无障碍体验工作室”,主动与各行各业合作,把博物馆的服务对象转化为事业合作伙伴,用创新思维让公众参与博物馆发展。
为提升学术素养,坚持涉猎跨学科的知识成为我重要的生活习惯。读书、听书、写作,每天不间断的学习让我深刻理解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强大力量,也让自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音乐是我工作之余的另一个爱好,跳动的音符,优美的旋律,让我遇到困难时找回自信,重新出发。
2024年10月1日向入馆参观的观众送上国旗
问题3、在数字浪潮中的她力量:女性在文博数字化进程中常被赋予“细腻”“亲和”等标签,您认为这些是优势还是限制?分享一次您运用技术活化文化遗产的成功案例。
虽然性别和标签并不必然具有某种关联,但了解性别优势还是能够彰显女性在博物馆中的力量。“细腻”有助于女性发现数字化建设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亲和”能够帮助女性在数字化推进过程中更好的解决问题。
数字技术应用于博物馆是时代大势,每个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路径不同,这不得不说与操盘者有着一定联系。在推进郑州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时,我选择从解决“看不见”的智慧博物馆底层运行框架构建入手,与我意识到郑州博物馆14.7万平方米的庞大规模与有限的工作人员,难以满足场馆运行需求有关。经过近5年的持续建设,郑州博物馆的“可视化管理平台”成为郑博良好运行的“智慧大脑”,正在重构郑博的工作模式,增强员工数字素养,为数字技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的快速落地奠定基础。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女性的细腻不等同与不宏观,女性的亲和不代表不坚定,相反成为女性独特的竞争力。
2024年6月在法国吉美博物馆参加中法博物馆对话论坛发言
问题4、人生转折点:请分享一次您认为对您的人生轨迹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选择和您最引以为豪的一个成就,以及这个选择背后的思考是什么?这个成就为何对您意义重大?
2018年,我选择从郑州市文物局机关来到郑州博物馆,完成从一名公务员到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变,这是对我人生轨迹产生重大影响的一次选择。虽然在文物局从事的同样是文物工作,但我更想到听得见炮火的前线感受文博的力量。为了完成这次跨越,我选择进一步提升自我,工作之余,先用四年的时间完成考古学博士的学习,为入职郑博做好准备。
至今记得7年前做出选择时面对的各种不理解,也没有太多被人“称赞”的勇气,只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做更多的事,实现自己的热爱。所幸家人、朋友给予了全力的支持,帮助我顺利完成了这次跨越。更幸运的是,在郑州博物馆这个全新的舞台上,我做成了许多自己之前没有想过的事情。
这次选择不仅成就了我自己,也让我意外成为儿子的骄傲,身教胜于言传,虽然无言,相信他能从我这里体验到热爱与坚持的意义。
问题5、给年轻人的密钥:若对渴望进入文博行业的年轻人说一句话,您会传递怎样的信念?
2024年,我有幸成为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博物馆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开始直接面对渴望进入博物馆行业的年轻人。他们充满激情,充满期待,同时对将面对的未来充满未知。
我想对你们说:首先,坚持学习。学校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应该坚持的。学习是一种能力,一个有学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应对变化。其次,学会合作。一个人可能会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合作是快速变化社会中一项重要技能。最后,坚持思考。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属于自己的能力。
参加2023年微博文化之夜盛典,郑州博物馆荣获“年度创新宣传奖”
【结语】
当数字时代的浩渺烟波漫卷而来,郭春媛女士恰似一叶轻舟上优雅而坚定的掌舵者,以女性独有的温柔与坚韧为帆,学术的严谨为楫,在数字技术与学术研究的浩瀚海洋中破浪前行。从她娓娓道来的故事与感悟里,我们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文博人在数字化变革征程中的热血与执着,也聆听到了女性力量在文博行业奏响的激昂乐章。她用智慧与汗水,在郑州博物馆的历史长卷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未来,愿更多文博人怀揣对文化的敬畏热爱,借数字技术之力,让博物馆如灵动飞鸟,穿越时空,播撒古老文化芬芳,共盼文博行业在数字星河中绽放华彩,续写文明传奇。
当女性以学术为舵,数字技术如何筑就博物馆“智慧大脑”——专访郑州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副馆长郭春媛
郑州绿地天空之城五周年庆典启幕 多元活动“酵醒”郑州消费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