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小蟋蟀牵起财富大链条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8-19 10:14:56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马路边的蟋蟀市场。

  核心提示

  一只好蟋蟀能卖到三四千元,外地客商坐在桌子旁,与刚刚从田里捉来蟋蟀的附近村民大声讨价还价。公路上人声鼎沸,公路两边摆放着一张张小方桌,绵延足有1公里。这段时间,这种热闹景象每天自凌晨2时一直持续到上午11时左右,这里就是全国知名的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德士村蟋蟀大市场。

  蟋蟀市场

  董瑞印是德士村村民,六年前在郑滑公路与通往村中道路的路口处建了四间住房,并从前年开始卖起了蟋蟀用品。

  8月15日傍晚他从山东批货回来。8月16日,刚过凌晨2时,只睡了几个小时的董瑞印就从床上爬起来,把50多张小方桌摆放路边,这些小方桌就是外地客商收购蟋蟀的摊位,是早已预定了的。

  和董瑞印一样,在公路两侧摆方桌的还有几户村民,总计有三四百张。

  除了这些小方桌,路两侧还停了许多挂着上海、浙江、山东、北京等地牌照的车辆。后面的树上挂着“德士村蟋蟀大市场”、“德士村蟋蟀用品店”、“上海客商高价收购蟋蟀”等条幅。

  还没到凌晨3时,从德士村、县城蜂拥而来的外地客商,很快就占领了一个个小方桌,坐在小凳子上喝着茶。不大一会儿,附近村庄的村民们就从四面八方聚拢来,头上戴着矿灯,手里拿着一些被棉花团封住口的小竹筒。

  一个个小方桌周围很快就围起了人墙,人墙的中央,是坐收蟋蟀的人,他们从容地接过一个个递过来的小竹筒,往下甩两下,蟋蟀被摔在罐里,他们还会拿“牵草”拨弄一下试斗性,过关的蟋蟀每只大多付1元至10元不等。

  按照德士村村民程军伟的说法,收蟋蟀的分为大、中、小户,他们各有各的玩法,村民们在蟋蟀市场上能接触到的,大多只是中户和小户,他们买蟋蟀的目的也不相同,有的是喜欢玩,有的喜欢斗,有的喜欢赌。而那些大户很少在市场上露面,他们不用下市场就有人送蟋蟀上门。他们是大老板,出得起大价钱,当然,也期望能够靠蟋蟀大赚一笔。那些虫贩们可排得上“中户”,他们将蟋蟀带回上海,卖出去价钱往往能翻个倍。而延津县当地一些捉蟋蟀已经有些年头的人,也从村民手中收蟋蟀,然后他们再倒手卖给外地的中户和大户,这些收蟋蟀的多是“小户”。

  蟋蟀卖价 一只好蟋蟀卖几百元、上千元已不是什么稀罕事

  延津县德士村有着十六七年捉蟋蟀卖的传统,早在1993年左右,杨振民等10余位村民就干起了这个营生。

  今年39岁的董瑞印清楚地记得在15年前,那时候捉蟋蟀卖的村民还是极少数,来收购蟋蟀的外地客商也很少,最早只有上海来的陶家林和阿七,这两个外地客商就住在董瑞印家老院。

  1997年,上海蟋蟀协会举办了一场友谊赛,延津蟋蟀一举获得了冠军,从此延津蟋蟀名声大振,客商们认为延津黄河古道的黏土很适合蟋蟀成长,有极强的战斗力,于是吸引来众多的蟋蟀玩家,但玩家来后还是采用了去村民家寻购的方式。

  “那时候,蟋蟀的价格低,每只大约只有三毛五毛,而且村民已经很满足了。”董瑞印说,“由于价格低,村民们并没有把它当成主要收入,只是农闲时间挣点零花钱,而且捉蟋蟀的村民人数没有多少。”

  2007年,董瑞印在自己公路边的房子前,摆了一张小方桌,供从上海来的“光头老韩”收购蟋蟀,“光头老韩”也成了德士村第一位收购蟋蟀的外地“坐商”,虽然第一年来这里交易的人不多,但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008年立秋刚过,董瑞印就把几十张桌子摆放到了房前的路边,来这里坐等村民卖蟋蟀的外地客商也越来越多,没几天人气就上来了,蟋蟀市场初具规模,每天都有近千人来此交易。

  “一只好蟋蟀卖几百元、上千元已经不是稀罕事,曾经有一只蟋蟀卖了3600元。” 德士村一村民说。

  蟋蟀效应 延津县参与捉蟋蟀的农民已达2600多人

  德士村是个只有800多口人的小村庄,和其他村庄一样,许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到外地打工。从2007年开始,外出打工的村民7月底就会赶回,在立秋后的两个月里过上一段晚上捉蟋蟀白天睡觉的生活。

  德士村有近300人参与捉蟋蟀,他们为了找到优良的蟋蟀,晚上戴着矿灯,拿着专门制作的小网和竹筒,到周边的乡镇,甚至到封丘、滑县、卫辉、原阳、新乡等地的田地捉。经验丰富的村民从蟋蟀的叫声就能判断出品种和优劣。

  董瑞印对于蟋蟀市场很熟悉,按照他掌握的情况,外地打工的村民回来的不少,一些新手两个月下来也就是几千元的收入。

  “而那些经验丰富的村民,两个月下来,能挣两万的不是个例,上万元的更多。”董瑞印说。

  董瑞仙就是一个捉蟋蟀的老手,据他介绍,前几天,他捉了一只优良的蟋蟀,几位外地客商都争着要,最终那只蟋蟀卖了1000多元。最近两天,他还捉了四只蟋蟀,一位客商给了他1600元。这样算下来,今年自己应该能收入15000元左右。

  董瑞印说,目前捉蟋蟀早已超出了德士村这个范围,周边村庄村民也纷纷加入到捉蟋蟀的队伍中。

  据延津县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延津县参与捉蟋蟀的农民已达2600多人。

  蟋蟀产业 延津县的宾馆、出租车、餐饮等行业都随之火爆起来

  德士村的蟋蟀市场不仅让捉蟋蟀的村民获得了不菲的效益,延津县宾馆、出租车、餐饮等行业也随之火爆起来。8月16日,延津县城大街上,随处可见挎着腰包的外地客商。这里的宾馆早已爆满。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德士村大多数村民家里也住满了外地客商。村民杨国强说,村民在这方面也有一笔大收入,外地客商住在家里,如果有空调的房间,每天租金是30元左右,没空调的10元,另外百货商店里的日常用品也很畅销。

  董瑞印销售蟋蟀用品已经有三个年头了,按他的话说,今年的量特别大,仅蟋蟀罐在短短的10多天里,就销售了三大卡车,另外再加上捉蟋蟀的网、矿灯、蟋蟀书籍等,截至目前,他家的蟋蟀用品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万元。

  “看样子,今年这两个月时间挣个十万八万的没有问题。”董瑞印说,由于他和外地客商联系比较紧,许多情况很了解,比如今年有几位他认识的外地客商带来的资金都不下10万元,一般的客商连购买蟋蟀和消费,花费到延津的资金也不会低于1万元。所以蟋蟀市场每年为延津带来的效益至少有五六百万。

  “我们村里大致计算了一下,两个月时间,靠蟋蟀整个村会有200多万元的收入。”董瑞印说。

  蟋蟀隐患 确保蟋蟀长期繁殖繁衍,规范市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最为出名的蟋蟀市场在山东宁阳,规模也最大,但最近两年来出现了困境,首先是蟋蟀的大量捕捉,野生蟋蟀数量急剧减少,而且许多人工饲养的蟋蟀(行内人称白虫)大量流入市场,欺诈蟋蟀玩家,造成宁阳市场有衰落迹象。

  在德士村蟋蟀市场上,有个红色条幅被挂在市场的醒目位置。条幅最上端是大大的“警告”两字,为保持蟋蟀能够长期繁殖繁衍,规定禁止捕捉收购母子虫,违反者罚款2000元。为营造德士村蟋蟀市场规范发展,规定禁止贩卖白虫,违者罚款5000元。

  董瑞印认为:“这一规定是几位村民制定的,根本没有什么效力,而且村民们根本没有处罚权。只有政府部门介入,才能使市场有序发展。”

  杨国强说,德士村蟋蟀市场位于郑州到滑县的公路上,是典型的马路市场,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政府部门如果能规划一片地方建一个正规市场,客商和村民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董瑞印说:“围绕蟋蟀做大做强相关产业,规划布局各个产业链条也不是村民自发能够完成的,还需要市场引导。另外蟋蟀作为娱乐无可厚非,但还有一些人把蟋蟀作为一种赌具进行赌博,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规划和引导。”

  据了解,这些问题都已经纳入到了延津县政府部门的计划中,8月初,由延津县一位副县长牵头成立了蟋蟀文化产业研究会,负责研究制定蟋蟀相关产业的持续性发展、规划和布局。

  (编辑:任晓峰)

  

  

( 作者: 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文/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