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原网评

清明节不只是祭祖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4-01 10:13:45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清明节到了,这是一个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节日。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了许许多多丰富而又动人的习俗,这些诗意般的节日习俗,使我们民族一代代的心灵获得了安慰与幸福。同样的,清明节寄托了百姓大众的特殊感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祝福。

  值得关注的是,从2008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与春节获得同样的国家法定假日待遇,如何借重传统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成了社会普遍议论的热点。

  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耕发达的古代中国,人们在这一天举行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多种风俗活动。只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今清明节已被局限为扫墓祭祖日,给祖坟添土、烧纸、或立碑、做场,煞是热闹。更有甚者,随着生活的改善与收入的增加,国人扫墓祭祖之风也在不断升级——从最初的添土、烧纸,到现在的为阴曹地府发行“阴币”;从纸人、纸马、纸轿到眼下琳琅满目的纸造轿车、别墅、二奶;从以家族为主的族群祭祀到眼下一些地方政府热衷、动辄成千上万人参与、灯火辉煌、鼓乐喧天的大典公祭……

  当然,许多地方的官员争相主办 “公祭”活动,旨在借名人或胜地之效应扩大招商引资,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造势。但那种比拼祭奠之排场、墓地之豪华,令人深思!

  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年。三十而立,在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观念也正在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传统节日成为国家的法定假日即是标志之一,多少人为此额手称庆。透过这小小一步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政府支持的那种文化传承的自觉张扬,许多地方乐于通过各种适应时代和民生需求的配套主题文化活动,提升传统民俗的文化内涵与节日价值,这是一种可贵的有意义的探索。

  社会在进步,清明节理应伴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赋予更为丰富的内容,并且首先体现的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所谓的人文精神,一是思念故人,二是维护新生。清明时节,天气转暖,万物萌动,花红柳绿,百鸟齐鸣,人们怀着欣喜之情,迎接一个新生长季节的到来,在包含了扫墓祭祖、踏青春游等节庆活动在内,品味自然,欣赏春天,呈现出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这是其一。

  其二,在传统大家庭生活模式已经逐步解体的当代社会,家庭成员团聚的机会越来越少,清明祭扫活动既能体现对家庭的尊崇,又能表达对祖先的感恩,还显现了对老人的怀念、对血脉亲情的认同,无疑地,这必然会促进个人与家庭的和谐,进而带动社会的和谐。

  还有,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恐惧,乃人之常情。借助清明节,人们在追思先人、感恩父母、增进亲情、享受生活的同时,启迪大家冷静地对待死亡,将其视之为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具有一个面对生死达观的良好心态。

  而更为重要的,是清明节的教育功能。孔子有言:“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清明扫墓祭祖,回忆祖辈的辛苦,缅怀先人的功德,开展诸如“中华经典诵读”“中华赞诗词歌赋征集”一类的活动旨在让今人懂得道德敦厚与感恩先辈的道理,认识其所寓意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多一份社会的责任,留一点可贵的精神品德,使个人、家庭乃至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清明是春天的节日。在明媚的春光里,我们尽可以踏青野游,去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清新,演习“仲春之月男女相会”的烂漫与欢乐;可以去戴柳、插柳、歌唱、跳舞、打秋千,体会各种贴近大地的胸襟与亲情,领略春的气息与温馨;或者植树种草,打造绿的世界,为大自然的幽雅环境添油加力,让春天的节日变得绚丽而多彩!

  

  

  

( 作者: 孙传恒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