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乡村教师和他的《打工日记》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3-25 08:53:22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

  目睹自己的学生外出打工辍学不断,焦作博爱县孝敬镇坞庄村54岁的中学教师杜满堂以极端的方式,外出体验艰辛的打工生活,并写下《打工日记》念给学生听。日记被当地人赞赏、传阅,乡长、县长人手一份。此事被焦作论坛发出后,网友深受感动,敬称杜满堂为“打工教师”。2009年3月23日,央视也播出了杜满堂的节目,再度引发热议。昨日,本报专访杜满堂,走进这位乡村教师的内心世界,挖掘《打工日记》背后的故事……

杜老师在教室 冯新瑞 摄

  引起关注,乡村教师受邀演讲

  郑州晚报:昨天(2009年3月23日)央视《心理访谈》播出了关于你的节目,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是不是很激动?

  杜满堂:没有激动,反而不大高兴。我平时讲课时语速比较快,普通话还行,没想到和别人一比,还是差很多。我想在以后的演讲中,声音啊各方面能更好一些。

  郑州晚报:现在是不是有很多学校邀请你演讲?

  杜满堂:是的,最近邀请我的很多。都是焦作本地的学校,初中、高中甚至还有大专。小学也有,但我都回绝了。也有一些学校以前去过,这次又邀请我,主要是想让我再重复一下演讲中重点的句子和词语,好让同学们都能记录下来。

  郑州晚报:在节目播出前已有多家媒体采访过你,你认为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杜满堂:可能是我揭开了一个社会问题的伤疤吧。学生辍学这个现象,大家隐隐约约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但就好像是皇帝的新装一样,没有人去戳破它。我只是说了个实话,触到了社会上实实在在的问题。其实学生辍学,在乡村是很严重的,不只是我们这一个地方,在全国这是普遍问题。我后来到过山东一些地方,发现很多小孩子都是初中上了半截子就辍学了。

  郑州晚报:你们学校校长和县教育局相关领导都支持你吗?

  杜满堂:刚开始并没有明确表态,不想让我在媒体面前说辍学这个字眼,让我尽量回避。不是说这两个字不好,而是上边害怕别人说我们这个地方辍学这么严重,担心有人过来追究。要说辍学,内行人都心照不宣。

  日记传阅,乡长县长人手一份

  郑州晚报:日记最先是在网上被人注意的?

  杜满堂:很早就被人注意了。我打工回来之后,就利用四个班级的地理课,先在我自己的课堂上讲自己的经历,反响很好。学校校长知道后,就让我将日记总结一下,打印了出来,然后又在学校的广场上对全校学生做了一次报告。

  之后,老家在我们村的一个人找到了我,她掉着眼泪说:“你看俺家家庭条件这么好,我的小孩还是要闹着出去打工,怎么办?”我就将《打工日记》给她说:“我这儿有个药方,你不妨拿回去试一试。”她看了之后受了感动。也是机缘,人托人,我的这本《打工日记》慢慢越传越广,乡长、县长都收到了,乡长还亲自来找过我。

  我们村有一个叫宋宝塘的焦作政协委员听说了这个事情,就将日记传到了网络上,就这样慢慢传开了。网友们对我的评价我都看了,支持者多,也有疑问但不值得一驳。

  郑州晚报:有哪些疑问呢?

  杜满堂:比如有网友说我给学生们讲这个日记是吓唬学生的。说我故意将打工讲得这么苦,用吓唬的方式教育学生能起到作用吗?其实在实践中,我发现并没有把哪个学生给吓唬住。比如我讲了,“小孩子们应该文化深一点、学历高一点、知识更多一点,将来的幸福才可能多一点”,就有网友质疑我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老观点。其实网友根本不知道在我们乡村,如果学生不这样会怎样,不知道辍学的结果是什么。

  郑州晚报:是什么呢?

  杜满堂:问题学生被推入社会,也就成了社会问题。

  儿子辍学,使他下定决心现身说法

  郑州晚报:你想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

  杜满堂:我从事教学33年了,多年来一直想探讨这个问题,但找不到办法。我的学生中有外出打工的,打一段时间工觉得太苦又回来上学了,我就让他们将自己的打工经历写出来,以教育其他还想要辍学的同学。但一般外出打工的孩子学习比较差,写个经历,三言五句就结束了,展不开思路。我就找了一些学生家长,让他们将打工的艰辛写下来,还是写不成。另外就算写成了,我给学生读别人的故事,效果也不怎么好。思来想去,我准备自己去打工,现身说法。

  郑州晚报:不过真正使你下决心的,似乎是你儿子这期间也辍学了?

  杜满堂:当时是2007年6月,我小儿子17岁,高三会考完拿到毕业证就不想参加高考了,非要去打工,让我十分心痛。他脑筋很管用,是物理学科的尖子生,我对他的高考和未来人生期望值很高,没想到他突然提出来要去打工。

  郑州晚报:他怎么了?

  杜满堂:他是受了伙伴儿的影响,看到别人从南方打工回来穿的好衣服,拿的手机,被外面花花世界给感染了。结果他非要去晋江一个鞋厂打工。我心情很不好,“家庭里面猛地跳出一个打工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郑州晚报:你怎样阻止他?

  杜满堂:我先是给他讲道理,给他讲我们是教育世家,讲很多名人小故事,吃饭讲,睡觉前讲,一天到晚讲,但都不管用,我讲的所有都很苍白。没有办法,我和他打起了冷战,我们互相不搭理,还是不管用。最后他还是走了。儿子辍学这件事对我有不小的触动。我想了很多,发现这个问题相当严重,我必须要去正视了。

  分析原因,家庭教育和社会诱惑致使学生们辍学

  郑州晚报:你刚才说你儿子辍学引起了你很多思考?

  杜满堂:我发现现在学生辍学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像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那样,是因为经济问题。分析原因,除了孩子受到外面花花世界的诱惑和他本人学习基础较差之外,还有一个很深层的原因,就是现在乡村的年轻父母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那些留守的孩子们在老人身边缺人关心和管教,形成一个家庭教育真空。在家里没人管,学校也管不了,久而久之,他就萌发了辍学的念头。再加上有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不明确,觉得无所谓,“只要能挣钱就行”,甚至主动提供信息让孩子去打工。

  郑州晚报:面对你认为越来越难以应对的乡村少年辍学问题,你说自己一直在找解决的办法?

  杜满堂:是的,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包括名家专著,但好像现在大家都下意识地将这些问题回避了,没人去重点探讨它。我当时想,要想取得第一手资料,必须开始现身说法,也去打工,看看打工到底是什么样子。

  郑州晚报:对此,你很陌生?

  杜满堂:以前确实对此不是很了解,只是听别人讲,或许是报喜不报忧,只讲好不讲坏,听了也只是隔靴搔痒。外面的世界诱惑到底在哪里?去打工到底是怎样的?累、苦、危险到底如何?不清楚,细节上不知道。或者我是理性上知道打工不容易,但感性上不清楚不容易到哪种程度。

  写日记时,已做好遇难的准备

  郑州晚报:对于一个54岁的老教师,决定外出打工,体验苦与危险似乎也有点极端?

  杜满堂:到这时候,不采取极端的方式也不行。之前我也有很强烈的思想斗争,但到了2008年6月底,我下了决心,必须要去了,那时正好是暑假,我也没什么事。

  郑州晚报:你为什么去山东?

  杜满堂:因为村里有几个妇女在山东打工,她们也是我学生的家长,她们以前在山东一个渔场干过,干不成回来了,也没挣到工资。她们告诉过我说,那里特别苦。我就冲着这个“苦”选择了那里,就去给她们要了那个渔场的详细地址。拿了简单的行李,先到博爱县的月山站坐火车到新乡,又坐火车到了山东荣成,再坐车到了石岛镇,找到了那个渔场。

  我从没告诉媒体的是,在那个渔场打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随时做好了遇险遇难的准备。我将床下一个破纸箱挖了一个洞,将《打工日记》藏在那个洞里面。给爱人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日记放在什么地方,万一我出了什么事儿,可以找到笔记本。

  郑州晚报:你在渔场打工很危险吗?

  杜满堂:我在2008年7月21日的日记中写过:一次卸车时站在车边,有人叫我。一回头,没想到身后两丈多长的车“翅膀”猛地放了下来,把我的后腰擦破一层皮。如果我站的位置再靠后一点,就会砸断我的腰。

  读了日记,好多学生都流泪了

  郑州晚报:学生听了你的日记后有什么反应?

  杜满堂:好多学生都流泪了。那些活生生的细节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不像你们想得那么理想,比你们想得要复杂得多,苦得多,危险得多。很多学生听了一遍之后又找到我要再看一遍。

  郑州晚报:给学生讲你的打工经历,起到实际效果了吗?有没有阻止了哪个学生的辍学?

  杜满堂:从这样一个侧面说吧,我们邻乡一所中学一名老师听了我的演讲后很不满意,埋怨说,按照经验,本来这个时间有些差生都该退学了,但自从我讲了之后,班上没有一个学生辍学。

  郑州晚报:这名教师为什么这样埋怨呢?

  杜满堂:一是怕影响升学率。还有就是他说的这些差生也不好管,还有打老师的,如果这些学生不上学了,就无所谓他班级管理能力好与坏了。其实这样的学生有很多,一旦这些学生进入社会,就成了社会问题。

  郑州晚报:你觉得对于这样的社会问题,你的《打工日记》是一把金钥匙吗?

  杜满堂:其实最根本的还是要实事求是地承认问题,而不是遮遮掩掩,不然问题越来越大。应该有相关的教育专家配合行政部门,结合第一线的老师,去观察、探讨这个问题。

  郑州晚报:以后你有什么打算?

  杜满堂:以后准备将我的日记做成课件,再找人配些插图,图文并茂,演讲效果会更好。我希望乡村学生的辍学问题能引起社会关注,不能再往后拖了。

  

  

  

  

  

( 作者: 郑州晚报记者 牛亚皓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