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独家责任:解读郑州跻身“3000亿俱乐部”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2-06 08:58:15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近日从郑州市统计局传来消息,郑州市2008年生产总值达到了3000亿元,首次与广州、深圳、杭州、青岛、宁波、南京、成都、武汉、大连等城市并肩进入全国城市“GDP3000亿俱乐部”。

  无疑,“3000亿”使郑州踏上新起点,这对郑州和中原的崛起有什么意义?给郑州的百姓能带来哪些实惠?对一个城市的未来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今后郑州如何实现更大的跨越?后劲儿又在哪里?这一系列问号亟待打开。

  GDP高速增长带来的福祉

  一名在郑打工者6年工资涨了5倍

  家住银河路的董晓军是从1999年进入郑州的,2003年从河南财经学院毕业后,留在郑州工作。

  想起2003年时的艰苦生活,董晓军记忆深刻。董晓军来自于安阳市汤阴县的农村,家里比较穷。刚毕业那会儿,他只从家里带了一床被褥和100元钱。

  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经三路上的一家烟酒销售公司做财务工作,每月的工资不到600元钱,经常以白水煮面条度日。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到半年,他就跳槽到了北环附近的一家兽药公司,工资一下子提高到了900元。此后他的工资一路上涨,到2006年时,已经涨到了每月1800元。

  2006年下半年,董晓军又跳槽到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工资也在那年超过了2000元。2007年上半年,公司又涨过一次工资,目前董晓军每月的工资已经接近3000元。

  随着收入的增加,董晓军手里也有了一些积蓄。2007年下半年,他用积攒下来的钱交了首付,买了一套住房。

  2008年上半年结婚后,住房按揭还款因为添了妻子一份力,感觉轻松了一些,手头有了一点闲钱的董晓军,又动起了买辆私家车的念头。

  河南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主任樊明教授说,像董晓军一样,几年内收入翻番的市民不是个例,市民的财富增长和所居住城市的GDP密切相关,是成正比的。市民最近几年收入的大幅增加只有在郑州GDP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才能实现。

  权威数据显示居民可支配收入6年接近翻番

  据统计,2003年郑州GDP首次超越千亿,2004年郑州GDP达到了1375亿元;2005年又大幅增长,最终核实数为1660.6亿元;2006年,郑州GDP又破了2000亿大关;而从2000亿到突破3000亿,郑州仅用了两年时间。

  今年2月2日,从郑州市统计局传来消息,经过初步核算,2008年全年郑州市GDP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004亿元,比2007年净增5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2%,略低于此前12.5%的增长预期。

  郑州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08年净增的517亿元仍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增长,达345亿元;第三产业净增157亿元。

  按照国内经济学界人士的说法,3000亿元,被认为是国内城市发展的一个门槛,也有人把GDP达到3000亿元的城市称作“3000亿俱乐部”,相关城市则被视为现阶段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方阵”。而在此之前的2007年,全国GDP达到3000亿元的城市已有13个。

  同时,樊明教授表示,郑州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在大幅增长。

  2003年郑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了8000元关口;2004年达到9363元;2005年又突破了万元大关,达到10638元;2006年,达到了12187元;2008年达到了157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50元,同比增长16%。从2003年到2008年的六年里,郑州居民收入增长接近完成翻番。

  GDP发展与幸福感的关系

  “幸福感是要用GDP来保证的”

  前几年,每次GDP数据公布后,在网络上都会掀起一场“GDP和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讨论,今年也不例外,郑州迈入“3000亿俱乐部”的消息公布后,在我省的一些网络论坛上,有网友发帖说:“郑州GDP达到3000亿和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感觉GDP这个概念离市民有点远。”

  樊明教授说,不仅在网络上,在经济界,对于用GDP来衡量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不是合适,也已争论了很久,但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GDP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经济越发展的地方,人们的生活质量越高,过得会越幸福。

  2007年时,《瞭望东方周刊》携手知名幸福学研究者、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奚恺元,对国内31个主要城市进行了城市总体幸福感调查。调查发现,郑州人对郑州的发展比较认同,在城市发展幸福感的榜单上,郑州位居第三位。

  2月3日和2月4日,记者在街头随机进行了调查。

  “最近七八年,咱郑州的发展实在是太大了,郑东新区拉大了城市框架,老城区也变得越来越漂亮,现在的郑州已成了一个更加现代化、高品位的城市。”已在郑州生活、工作了10多年的市民赵先锋说,“在郑州,我亲身体会到一个城市的巨大发展,我感觉这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感是要用GDP来保证的,没有GDP的高速发展,税收就没有保证,税收没有保证,政府就没有钱投入到各项民生工程上。”一位姓王的市民说。

  郑州市民生福利指标也首次公布

  也有许多市民和专家表示“GDP和幸福感”不能等同而语,建议取消GDP作为衡量政绩的硬指标政策。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在全国两会上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他说,中国GDP的统计是其所辖各地自行统计并上报的加总,但目前能够衡量各级政府政绩的惟一硬指标就是GDP,只要GDP还在,就算不再将它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评的指标,各级政府官员还是会拿它来相互攀比。为了高GDP,不惜以高消耗和高污染为代价来提高经济增长,结果表面上经济增长了10个亿,随后就要花几十个亿去治理污染。

  而郑州市政府在合理衡量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上,也于去年7月份开始了一项新尝试,把民生福利指标纳入其中。几乎于郑州GDP突破3000亿消息发布的同时,郑州市民生福利指标也首次公布。

  郑州市统计局有关人员介绍,“指标”共有两套体系,采用量化标准,对郑州市和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对比,“能全面衡量郑州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程度”,这将为各级政府的工作提供一个全新的参考标准,能“检验是否为民办实事”,这将对政府官员的政绩观产生重要影响。

  发展软肋需重视

  服务业增速在中部省会城市中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据郑州市经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3004亿元GDP中,第一产业94.7亿元,第二产业1659.5亿元,第三产业1249.8亿元。物流业、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成为发展亮点。

  樊明教授说,最近几年虽然郑州经济总量发展迅速,但服务业“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虽然郑州服务业占到了经济总量的40%,但服务业增速在中部省会城市中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据郑州市统计局去年7月份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07年,郑州市服务业总量达到1024亿元,位居中部六省会城市第三位,但增速却位居最后一位。

  郑州市发改委公布的去年上半年服务业发展状况显示,虽然上半年服务业发展依然快速增长,但增速相对缓慢,9.6%的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低2个百分点,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比,则分别低于长沙、太原、武汉、合肥和南昌市5.9个、4.9个、3.7个、3.7个和1.4个百分点。服务业总量依然落后于武汉、长沙。

  樊明认为,补上郑州服务业“短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受着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他说,在发达国家,服务业能够占到经济总量的70%至80%,而服务业的范围也完全超出了本地区域,有的为生产服务的服务业,是对全世界服务的,服务业的发展是和一个城市的辐射力有着密切联系的,要提高郑州的服务业就要提高郑州的辐射能力。

  而针对郑州服务业“短腿”问题,郑州市政府也在做着各项努力。郑州市发改委有关人员说,为了解决服务业“短腿”,郑州市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推进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河南进口物资保税中心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会展业,力争全年展会数量达到100个,展览面积突破120万平方米;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会展城市、会展企业合作,提升展会的档次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金融业、文化旅游业等。

  

  

  

( 作者: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文   晚报记者 白韬/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