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独家责任:“菜刀兄”李隆的消防员理想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11-18 07:30:23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

  据来自公安部消防局的消息,11月8日,郑州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李隆被评选为“2008中国消防英雄”荣誉称号。从1995年入伍以来,李隆每天都在经受着生死考验,共参加灭火抢险救援2000多次,拯救了700多人的生命。在四川抗震救灾中,被他救出的卞刚芬,被称为中国2008“生命的奇迹”。李隆这位“菜刀兄”的故事也在网络上传开,感动了成千上万名网友。

 

  被网友称为“菜刀兄”

  李隆在业界和郑州早已名声大振,曾立过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头上还有着“新长征突击手”、“抢险救援尖兵”、“杰出青年卫士”等众多光环。但李隆被外界所熟悉,是在今年5月的抗震救灾中。

  李青松和卞刚芬在今年5月四川那场灾难中都创造了奇迹,在废墟中生存了100多个小时。而这两个创造生命奇迹的人都和李隆有关,他就是在救卞刚芬时,在网上获得了“菜刀兄”的外号,“菜刀兄”的故事也迅速在网络上传开。

  5月16日11时许,被埋压长达104个小时的李青松被李隆及其他消防队员救出后称,离他不远处还有一个名叫卞刚芬的女工被困,不知生死。闻听此讯,已经疲惫到极点的李隆和消防队员们再次振作精神,用生命探测仪对废墟深处进行认真仔细的探测,基本确定了被困者的位置。

  现场情况非常复杂和危险,卞刚芬的哥哥哭着劝李隆他们说:“你们已经尽力了,不能再冒险了,别把战士们的命再搭上。”

  “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们也要把她从死神手中抢回来。”李隆带领队员爬入楼板缝隙内部,在十分狭小的空间内,对阻拦在他们和卞刚芬之间的混凝土梁实施破拆。缝隙里空间太小,使不上劲儿,李隆他们就用手抓、用手捧,一点一点地往外掏。混凝土碎屑一会儿就将手套磨穿,指尖渗出的鲜血和碎屑混在一起。

  洞口终于被打通了,但压在卞刚芬身上的门板、家具,却死死卡住了她的身体。不时发生的余震使救生通道和卞刚芬身上的楼板在一点点往下沉。见此情景,卞刚芬哽咽着说:“你们快走吧,别救我了。”

  李隆坚决地说:“不行,要死咱俩死在一块,要活咱俩一块出去。”

  狭窄的洞内没有顺手的工具,情急之下李隆大喊:“刀!刀!给我找把切菜的刀!”战友们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把锋利的菜刀,他就靠着这把菜刀,拼尽全力硬是将门板、家具一点一点地砍开。

  经过连续20多个小时的艰苦奋战,被埋压124个小时的31岁女工卞刚芬获救了,从此在网络上,李隆有了一个“菜刀兄”的外号。

  被战友称为“敢死队长”

  每次执行任务,特别是危险任务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从1995年李隆参军入伍以来,他共参与灭火抢险救援2000多次,拯救了700多人的生命,在他身上充满了许多传奇经历,对李隆进行采访时,谈及每次灭火和救援,他却轻描淡写而过。

  采访了许多消防战士,才对李隆有了一个深入了解。在战士们的记忆中,每次执行任务,特别是面临生死危险的任务时,李隆总是冲在最前面。于是,他就有了一个绰号:“敢死队长”。

  2003年6月12日凌晨,在郑州一30多米高的废弃烟囱顶端,一女子大喊大叫着来回走动,还不时将砖头扔到附近的居民楼上,被惊醒的群众赶忙报警。由于受锅炉房影响,消防云梯够不着烟囱。赶来救援的消防队员现场分析:要救人,只有徒手爬上30多米高的烟囱,但这样危险极大,这个废弃烟囱老化严重,随时都可能塌。

  “让我上。”情况紧急,不容过多考虑, 此时已任郑州消防支队特勤大队特勤一中队副中队长的李隆主动请缨。李隆和战友许友爱贴着烟囱壁缓缓上移……发现有人上来,女子摸起砖头向下猛砸。躲过袭击,李隆稳了稳神儿,瞅准机会,快速跨入铁镫,将事先准备好的绳索套在女人的脚上,将其捆紧后,缓缓将她往下放……

  2004年1月13日下午,郾城县境内一载有49吨氯气的槽车倾翻水沟,大量剧毒气体泄漏,数万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李隆带领由7名特勤官兵组成的抢险堵漏小组,长途奔赴现场后,他毅然跳上摇晃不定的简易工作台,连续奋战8小时,将泄漏处一一堵上。而他却因中毒,四肢、手脚都没有了血色。

  2004年5月5日,陈寨冷库发生蒜薹货架倒塌事故,34名被埋压农民工生命危在旦夕。接指令后,李隆带领中队全体官兵赶到现场,他第一个冲进车库。连续奋战15个小时,李隆成功扒出11名农民工,而他全身都是伤痕和血迹,3天后还拿不动筷子。

  神圣使命感

  活着,就是为了拯救灾难中的人们

  问及为什么要当一名消防队员,李隆很自豪地回答:“做一名消防队员是我小时候的理想,我姨父和姑父都是消防队员,我从小就认为当一名消防战士非常神圣。”

  李隆对自己第一次出火警还印象深刻:“第一次出火警,我就被深深震撼了。”

  李隆介绍说,1996年5月,107国道附近一个纸箱加工厂发生火灾,他们到了现场后,老兵们站在火场一线用水枪灭火,他和其他新兵站在稍远的二线负责后勤保障,附近的百姓都被疏散了,大火一开始非常肆虐,但在战士们的努力下,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被扑灭了。“我那时候真是感觉无比自豪。”

  第一次感到恐惧是在1997年3月,当时在经七路的一个火场,李隆的任务是搜救,他救出6个人后,发现火场内有3个液化气罐已被大火烧得很烫,随时有可能爆炸,必须要对3个液化气罐进行冷却。“我手持水枪对着这3个罐子喷,冷却工作持续5分钟,当时我离液化气罐仅有3米距离,害怕是自然的,但最后还是横着心把任务完成了。在这之后,我遇到过更多比这危险的场面,可能是遇的多了,也就习惯了,现在我没什么好怕的了。”

  “是什么原因让你一直从事消防事业,没有选择转业?”说起这个问题,李隆讲了一件事,有一次一个木材厂着火,火势很大,木材厂附近有许多村民的房子也被引燃。“我们赶到现场后,车还没停稳,十几名村民就围着我们的车跪下了。那次战役,我们舍生忘死地扑救,终于让火灾损失减少到最小。扑灭大火后,村民们围着我们痛哭流涕,不知道怎么表示感谢。那一刻,我突然生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我活着,就是为了拯救灾难中的人们。”

  “现在总有人夸我勇敢,可我小时候不是这样的,那时候我有点内向,根本没想到自己能有那么多次出生入死的经历。其实,我的勇敢都是在部队锻炼出来的,在消防队待得时间越长,就会越勇敢。”

  对话李隆

  对救援的危险经历记忆太多,不利于工作

  记者:你参军做消防战士已经13年了,在这13年中,你共参加过多少次灭火救援行动?

  李隆:确切的数据记不清了,应该有2000多次吧。

  记者:在这2000多次救援行动中,最难忘的是哪一次?

  李隆: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救援灭火,救援灭火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说哪一次最难忘,我觉得每次都一样,每一次有每一次的危险性,说不上哪次难忘,哪次不难忘。

  记者:也就是说你每天都经历着生死考验?

  李隆:是这样。这是我们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不只是我每天都面临着生死考验,每个消防队员都是一样的,我只是消防队员中的一员,对于危险我们不想多说,以前的抢险经历我们也不想记忆太多。

  记者:为什么这样说?

  李隆:每次救援行动都是在灾难的背景下进行的,都会给国家和群众带来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发生这些灾难事件,但灾难和灾害的发生不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对救援的危险经历记忆太多,不利于以后的工作。

  记者:那么你们在灭火救援过程中,有过恐惧吗?

  李隆:刚才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对危险的记忆要尽量淡化,记忆太深就会对以后的救援有心理上的影响。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救援,这是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不容许我们恐惧。当然,为减少伤亡,我们平常也要做一些努力。

  记者:你说的努力是指哪些方面?

  李隆:首先在平常要艰苦练兵,其次还要掌握一些技术,比如对各类事件的处置,要总结好经验,而且对配备的器材要能熟练操作。这样既能提高救援效率也能提高成功率,还能减少自身伤亡。我们的工作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危险,我们熟练掌握了业务技能后,危险也就相应地减少了。

  记者:你在这13年中,共救了多少人?

  李隆:我参与救下的应该有700多人,我也没有一个确切数字。

  

  

  

( 作者: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文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