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探访河南土地流转第一人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10-21 16:18:23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张小随在他刚拍得的土地里浇地
    核心提示

  在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通过,并于10月19日正式公布,明确“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而在一年前,河南省沁阳县就开始试水土地流转,把一些进城务工和在当地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同时把土地集中到公司、合作社或种植大户手中,进行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经营。沁阳市的做法可以说走到了政策出台的前面,为全省以及全国农村土地的流转提供了经验。在沁阳市推广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张小随算得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因为他是第一个通过公开竞拍的方式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在他看来,土地流转制度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但土地流转制度也还存在着一些困境,需要突破和完善。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文/图

  一场土地经营权拍卖会

  300斤!

  310斤!

  320斤!

  330斤!

  340斤!

  350斤!

  6人竞相加价,互不相让,竞争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但超过360斤后,4人认为价格已高,退出了竞争,参与竞拍者只剩下张小随和村委会主任张晓同。

  两人的竞争依然激烈,张晓同首先喊出了355斤的价格。

  还没等张晓同的话落音,张小随就立即喊出了360斤。

  张晓同也不示弱,365斤就喊出了口。

  370!

  375!

  380!

  …… ……

  400!

  又经过几轮的争夺,张晓同一下子加了10斤的加码,喊出410斤。

  会场顿时沉寂下来,张小随坐在那里沉默了大约有5秒钟,站起来说:“我出420斤。”

  张晓同再也没有应声。拍卖师落下了拍卖槌,张小随最终获得了这块39.06亩土地的经营权。

  张小随,河南省沁阳市太行办事处秘涧村人。9月11日上午,在沁阳市劳动大厦二楼会议室内,要进行四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公开竞拍,张小随相中的这块土地是第一宗。

  和张小随相中秘涧村这块土地的还有村里的10户人家,通过资格审查,共有5家因为没有承包能力被淘汰。

  上午9时,拍卖会开始时,秘涧村村委会公布这块土地的底价为每亩260斤小麦。

  6个参与竞拍者踊跃举牌,拍卖师还没喊第二声,就有人举牌,出价280斤。

  10月18日,提起拍卖会,张小随还是一脸的兴奋。

  沁阳市太行办事处秘涧村有600多口人,距离沁阳市区近10公里,这块公开拍卖经营权的土地距村子最远,约有2公里,原来被20户家庭耕种,每户约2亩。

  拍卖会召开前,胡锦涛总书记刚到焦作来视察过,还专门让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支部书记汇报了当地的土地流转情况,并得到总书记的肯定。

  “总书记的肯定给了我们定心丸,参与的人也比较多。”张小随说:“通过这次拍卖会,我在全国也成了一个标志性的人物,这次土地经营权拍卖会在全国属于首例,随着拍卖槌的落定,我也成了土地流转拍卖受益第一人。”

  被土地流转改变了的生活

  说张小随一家是纯粹的农民家庭,是不确切的。

  今年33岁的张小随兄弟两人,弟弟在附近一家企业做工人。从1995年高中毕业后,农闲时张小随就没有闲下来过。先是跟着别人到县城打工,后来买了一辆大卡车,搞货物运输,从山西的晋城拉煤,然后运送到浙江、广东等地,每年也有个五六万元的收入。

  因为他们村里的地少,每口人只有一亩地,只靠种地是养活不了全家的。所以在他的印象中,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是个建筑工,在县城给人盖房子。

  “但土地流转拍得这块土地后,生活可能要改变了。”张小随说。

  10月18日,《郑州晚报》记者找到张小随时,他正在刚拍得的土地里浇地,妻子和父亲也一起帮忙。近40亩的土地几乎成正方形,四周都种植着树木。

  张小随说:“麦子前几天才种上,浇地已经浇了两天两夜,马上就浇完了。”

  算上家里原来的土地,目前张小随一家约有45亩耕地,为此,家里购买了许多小型机械,比如小型播种机、犁地机等。“现在地多了,和原来地少时就不一样了,耕种要更精细一些,要讲求科学化管理,所以以后跑运输的时间会缩短了。大部分精力可能要放在这片土地上。”

  对于会不会放弃跑货运,专心致志地耕种这块田地的问题,张小随说:“目前还不会,按照初步预算,除下给土地所有者费用、种子等花销,每亩地应该有400元的净利润,一年也就1.5万元左右,还达不到我专心耕种土地的目标。如果村里再有土地流转,我肯定还会参与竞拍,我的目标是能拥有100亩以上的土地,到那时才能放弃运输业,专心耕田。”

  土地流转解放进城务工人员

  张小随虽然货运搞得比较红火,但在几年前就开始琢磨着要当一个种田大户。

  上世纪搞土地承包责任制时,张小随年龄还很小,但当时对那次土地变革后家里的生活条件变化,却有着深刻的印象,每亩地粮食的产量提高了不少,家里的收入也增加了很多。

  但在几年前,他感觉那种大包干式的土地制度不再适合目前的现实情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民都涌进了城市,一些没有进城的农民也从事起了工业和服务业。

  “我们村和我国大部分农村一样,到农闲时,村里就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由于这些原因,许多人耕起田来也不那么用心了,平常也没有时间和精力管理,粮食产量无法得到保证。

  张小随举例说,在他们村,有很多在外地务工的人员都是匆匆种上田后,就到外地去了,到收割时来收割一下。应该说10月才是小麦播种的季节,就在他们村,由于时间不好安排,有一批村民在9月初就把小麦种上了,现在小麦已经长出了半尺高。种植讲究的就是适时耕种,这样耕种怎能保证粮食产量?

  还有一些到外地经商或打工的村民,由于无暇顾及家里的土地,即使能回来种田,也要付出高昂的路费等,所以就私下转让了土地经营权,都是口头协议,双方权利都无法保证。

  也就是在那时,我开始有了做种粮大户的想法。我想,如果能把无心和无力耕种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就好了,可以进行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既可以让土地增加产量,还可以把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和在当地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员完全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张小随的希望与担忧

  成功拍得土地经营权刚一个月的张小随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

  “前几天,我耕种的这块土地的所有者之一和我聊起了一个问题,说我现在不用种田,却能获得比我往年回来种田还高的收益。另外也不用到农忙时回来了,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路费,还不耽误城里的活儿。”张小随告诉记者。

  对于他这样的种田大户来说,效率也开始显现。他说,他们村现在参与土地流转的土地共有三块,另两块是9月底10月初进行流转的,面积分别有八九亩。

  “这两天小麦都在灌溉,我用了两天两夜就把近40亩地浇完了。我们村也有几户在浇田,由于他们每户一块地只有一两亩,浇一块都要重新安置抽水设备,一天浇的地还不到8亩。”张小随说起集中耕田的好处禁不住流出得意的笑容,他还说,集中耕种田地的优势不仅表现在浇地上,犁田时大机械作业起来也比较方便,而且大块土地可以取消中间的许多田埂,能节约出来不少土地。

  土地流转不仅在沁阳,即使在全国也是一个新生的土地制度,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沁阳市正在尝试着多种土地流转的模式,比如西万镇西万村的公司化,比如紫陵镇西紫陵村的土地入股,建立农业合作社等。沁阳市在土地流转上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市里建立了土地流转中心,在各乡镇设立了土地流转站,为土地流转提供服务。

  沁阳市农业局纪检委书记杨希刚介绍说,为了规范土地流转,沁阳市多个部门还联合制定了《沁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竞拍和竞争谈判暂行办法》。

  对于沁阳市和国家的土地流转信息,张小随很关注,也很熟悉。他说,沁阳市的土地流转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规范化,在全国这轮土地改革中走在了前面。

  对于土地流转来说,张小随也不是没有任何的担忧,他说,从今年国家经济情况来看,股市和楼市都不太景气,一些投资客已从这两个市场上抽出了大部分的资金,土地流转后,这些投资客会不会乘虚而入,对农村土地进行炒作,而使土地流转的目的和效果大打折扣。

  张小随说,作为一个种粮大户,在未来扩大规模和调整种植结构过程中,还会面临一个资金困难的问题,国家在这方面是不是会考虑一些配套措施,解决种粮大户的融资难题。

( 作者: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