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独家责任:秦淮名伎李香君 后世之血嗣迷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04-22 07:58:46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娇小玲珑,歌喉婉转,聪慧美丽,坚贞刚烈,秦淮八大艳伎之一李香君的个人形象和凄美爱情故事被清代文人孔尚任所著的《桃花扇》公之于世后,经过历代文人雅士的小说、戏曲、电视剧、电影等的艺术再加工,李香君的名字已被传唱了300多年,成为不朽的丰碑。

  不同意义上的一座碑,隐藏在河南商丘古城西南角的一片桐树林间。有关李香君身世、晚年、后世一系列多年来为学者苦苦追寻的谜底等待揭开。近日,记者循着若干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实地走访商丘古城及其周围村庄,力求还原历史真相,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李香君。

  寂寞·缘起

  公元1639年2月,河南商丘才子侯方域远赴南京,以备江南贡院科举考试。其时明朝崇祯末年,时局动荡,战火缭绕。侯方域寄身夫子庙,每日与复社(明末抗清文学团体)朋友陈定生、吴次尾等赋诗饮酒,常抚卷自叹“读书异地,功名未就,家乡远通,况是佳人难觅,良缘未缔”。

  夫子庙对面为秦淮河。十里秦淮,古时南京城繁华之地,明清两代达到鼎盛。岸南有一个小巧红楼叫做媚香楼。这一日,侯方域与好友杨龙友来至此处,恰青楼姊妹们正举行盒子会(明代南京妓业风俗,于每年清明前后举行,色艺俱优者比赛吹拉弹唱一连数日),席间一名女子李香君出类拔萃,侯方域一见钟情。

  杨龙友看出端倪,极力撮合。

  那时,侯方域年方二十一岁,其父侯恂为户部尚书,此时虽身陷囹圄,但为东林党(明末爱国政治集团)领袖之一,很受士人尊崇。侯方域自己亦为复社骨干,其诗文已名冠天下。

  

  美人·身世

  李香君那时十六岁,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形容她“温柔纤小、宛转娇羞”。清代余怀所著的《板桥杂记》记载她“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婉转”。侯方域的回忆文章《李姬传》中说她“亦侠而慧”。清代不署撰人版本的《桃花扇》中赞她“容可落雁,貌能羞花”。

  被后人列为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其实在认识侯方域之前已经名动秦淮两岸,因其色艺双绝、气质出众,见她需“纳千金”。

  李香君卖艺“是否卖身”成为后世议论焦点。按照史料所记,李香君在媚香楼属于“歌伎”,而非“歌妓”,“伎者,乐工也”,也就是以歌舞为业的人。《桃花扇》也有记载说,李香君“未入芙蓉之帐。虽在青楼,尚未破瓜,而且素性贞良,从不轻易会客”。后侯方域曾对其父侯恂说起“香君卖艺不卖身”的话亦为佐证。

  李香君原不叫香君。她十六岁那年的一天,画家杨龙友为她作画,才得知其“年幼无号”,便根据《左传》“兰有国香,人服媚之”一语将她取名为“香君”。李香君原也不姓李,八岁时被亲戚送到媚香楼之后,她就认了老鸨李贞丽为养母,亦随了她的姓,始唤“李香”,绰号“香扇坠儿”。她到底姓什么,身世如何,历来学者有不同猜疑。

  对《桃花扇》及“李香君”研究倾注了几十年心血的商丘学者尚起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尚起兴认为,李香君姓“吴”。明朝天启四年甲子即1624年生于苏州阊门枫桥镇,且至少有两个哥哥,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因系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一伙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

  

  姻缘·乱世

  

  才子佳人,千里姻缘一线牵。

  1639年3月的一天,杨龙友带侯方域到秦淮八大名艳之一卞玉京主会的盒子会现场——暖翠楼,李香君在楼上坐。此前杨龙友已将侯方域要娶李香君为妾的消息告诉了李贞丽,这位被侯方域认为“有侠气”的香君养母欣然同意。

  据《桃花扇》记载,香君正吹箫,箫音犹如风鸣云端。侯方域动情地解下自己随身佩戴的扇坠儿向上一抛,正落香君怀中,香君满面通红,含羞微笑。李贞丽随即取香君冰纱汗巾,包上樱桃,抛至楼下。

  就这样定了姻缘、佳期。成亲那日在媚香楼。饮酒之间,侯方域拿出一把扇子送给香君,以为“结盟之物”。并在上面题赠七言绝句一首:“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原本这扇子就不平凡,是崇祯皇帝的宫廷御扇,在侯恂升任太仆寺少卿时,崇祯皇帝把它赠给了侯恂,侯恂在升任了户部尚书时又把它送给了侯方域。

  一边是小扇定情,一边是天下大乱。清军连破数城,所向披靡。1644年3月,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帝朱由检自缢。马士英、阮大铖等内结宦官外约总兵,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为监国之主。

  这期间,岌岌可危的明王朝恐屯兵襄阳的左良玉叛变南下,爱国才人侯方域受司马熊明遇所托修书劝阻。阮大铖竟生暗害侯方域之心,放言侯将私放城门,引左良玉带兵入城。马士英遂急匆匆遣兵到媚香楼捉拿侯方域。侯逃至史可法处,又奉史可法之命,同总兵高杰到睢州防河。后高杰被杀,侯买舟南渡,路遇苏昆生、李贞丽,兵荒马乱,惦念香君生死,便星夜往南京而来。

  

  溅血·迷踪

  

  侯方域往南京寻找香君之时,时至隆冬,李香君正站在马士英的面前唱曲儿,讽刺这一帮昏君佞臣面临家破人亡却只知贪图享乐,一时气恼,索性破口大骂,被阮大铖一脚踹在雪窝里。

  此前,阮大铖为巴结漕抚田仰,以便进一步讨好马士英,看田仰惧妻无妾,使银1800两让杨龙友率家丁逼娶李香君。李香君哭诉:“我只知侯郎是我终生之依,这定情诗扇,便抵过万两雪花!”挥舞着扇子拍打前来抓他的家丁。眼看着抵挡不过,据《桃花扇》所载,香君向“楼板”上一头撞去,鲜血乱喷,不省人事。

  事实上,早在侯方域刚娶李香君时,她的这种个性已经凸显,便是那桩有名的“却奁”事件。也就是这件事,李香君与阮大铖结下仇怨,这也是阮大铖一再加害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原因之一。据史料记载,侯方域娶李香君时囊中羞涩,杨龙友借花献佛,资助侯方域实为阮大铖之意。原因是阮大铖曾依附阉官魏忠贤,事败后被罢官,被士大夫唾骂,阮大铖想借侯方域名气和候恂的地位,为自己洗刷罪名。这一情由被李香君识破后,退还阮大铖资助的所有财物。

  翌日,杨龙友见扇面上血迹斑斑,犹如桃花,便笔蘸树叶汁液,添上枝干。这就成了名动三四百年、无数人苦苦追寻而终究不得的桃花扇。

  后世不但对这把桃花扇的下落难以定夺,就连李香君最终的去向亦觉扑朔迷离。直至今日,仍有三种说法:一说1644年之后,李香君与侯方域逃至南京栖霞山,两人被道人棒喝,最终“南山向南,北山向北”,都出了家;一说两人最终也没有见面,李香君寂寥而死;一说两人到了侯方域商丘老家,都活到了八十岁,还生下三个儿子。

( 作者: 晚报记者牛亚皓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