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独家责任:何慧丽力推城乡合作实验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01-22 08:05:14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

  在兰考政府官员的新闻史上,从北京来兰考挂职副县长的学者何慧丽无疑成为了焦裕禄之后最受新闻界关注的人。她的“卖大米”成名在于她的身份,而在卖大米的背后更有一个来自于学者的理想与来自于官员的责任引发的碰撞。在她倡导的“农民合作社”里,一场迥异于常规和旧俗的乡村建设实验,正以文化合作为突破口,有条不紊地向经济合作等领域延伸。无疑,留给新闻界的是她的学者实验,但是在兰考南马庄的老百姓看来,何慧丽的做法在燃起他们“发财”的梦想。

   从一个学者到地方官员的身份转换

  她是一个新闻人物,这是在河南的兰考;但是在北京,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身份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行政职务是“教代会秘书”,那是一个“没有什么事”的闲差,更没有所谓的行政级别。

  在700公里之外的河南兰考,她是兰考县的县委常委、副县长,同时兼任兰考县新农村建设小组副组长、兰考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副组长。

  700多公里的距离,她的身份迥异,责任也迥异。就在北京一个寒冷冬日的上午,何慧丽在北京简单的办公室里,向记者畅谈了她的理想,畅谈了她工作设想,但这仅仅是规划中的设想而已。

  北京,1月13日上午,星期天,靠近圆明园的中国农业大学内,办公楼前的几棵桃树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开出了“红红绿绿”的花,好看得很。

  何慧丽的办公室并不大,有10多平方米。

  对于记者称呼她为“何县长”,她并没有当场反对,但不悦已经写在了脸上。“我不是所谓的官员,我是行动中的研究者和行动中的学习者”。但无论如何,她已经带有了“官员”那种烙印了。“我的职务,是下了红头文件的。”何慧丽说,她和以往挂职不同的是,在开会的时候,总会有人介绍“县委常委、副县长何慧丽”。

  “肯定会有思想转化的,毕竟角色换了。平时工作中接触的内容,还真的有一点当官的味道,经常有人请示工作,还能看到一些外人看不到的文件。”何慧丽说,她的职务是通过红头文件发布的,“既然领导这么看重,我自己肯定会在心态上和工作方法上有所改进,做事的重点也不同。”

  其实卖大米并不是什么“新闻事件”,备受瞩目的主要是这场事件的主导者,兰考县挂职副县长、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这位刚刚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的博士女县长,时常将“兄弟们”、“老乡们”挂在嘴边。她说:“知识分子如果不与国情和常识相结合,就是黑板上养猪,实验室里种庄稼。”

  在众多人看来,“何慧丽卖大米”基本上成为了她在兰考挂职时工作的全部,也正是这种尝试让她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他们卖他们的大米,我推销我的思想,我们并不一样。”1月13日上午,何慧丽在她的办公室里一直在给记者强调一个问题:自己还有很多的想法正在实施,农村需要的不是“和谐”型的官员,而是具有“开拓”魄力的领路人,这是农村脱贫乃至致富的唯一出路,任何的救济和扶贫都会无济于事。

  在何慧丽看来,一些地方太穷了,在浩瀚的“贫困土壤”,任何的救济都是杯水车薪。她想做一个开创性的事业:城乡互动合作。这种愿望的冲动在她二次返回兰考后,更为强烈了。

  

  城乡互动的尝试

  

  最初的挂职锻炼,何慧丽也是踌躇满志,这位出身于农村的博士希望在那片充满贫穷也充满神奇的土地上能开辟“希望的田野”。

  招商引资并没有让她趟出和别人不同的路子,无论是在宏观层面的理论界,还是在微观层面的农村基层干部那里,激赏、质疑、斥责皆来。何慧丽在坚定的政府支持背后执著前行。

  不过,何慧丽重返兰考,“正式官员”的身份让何慧丽的说法更有分量。

  1月8日,来自郑州的一些退休老干部乘坐的汽车开进了兰考县的南马庄,这是一个何慧丽实践理想的地方。南马庄的乡亲们敲锣打鼓欢迎了这些“财富”。中午的时候,几十个人为了品尝这里的无公害大米竟然抢起了碗,后动手的几个人只好吃馒头。

  “这里的米真好吃,真香。”说这话的丰先生是在吃饱之后才说的这番话,他那天吃了两碗大米,还有两碗南马庄自己产的粉条、莲菜。

  那天的活动主题是“郑州——兰考城乡互动联谊会”,一大早在郑州的紫荆山附近发车,本来组织者还担心去不了这么多的人,所以根本没有准备这么多的饭碗,没有想到,40个座位的汽车竟然坐满了,后边还跟着几辆小车,其中的一辆大奔驰还被村民当做了普通的桑塔纳,以致引来了许多笑声。

  何慧丽抑制不住自己的高兴,忙前忙后,甚至排放板凳这样的活也是自己动手。自2003年7月到兰考县挂职以来,在何慧丽的积极操办下,兰考县的三义寨乡南马庄村、城关乡陈寨村、架子乡贺村、仪封乡胡寨村、阎楼乡大李西村、许河乡蔡姜楼村等进行组建村庄经济合作社、文艺队和老年人协会的乡村建设试验,把合作社的数量从4个,发展到现在的40多个。

  南马庄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村庄,也仅仅是何慧丽试点中的一个距离郑州较近的村庄。就在这个村庄,也是在1月8日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些来自于城市的“参观者”见到了蘑菇种植大棚,无公害的稻谷种植基地和莲菜生产基地。

  “我们村有1500口人,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有100多名,80岁的老人有30多名。”南马庄的赵大爷今年75岁,他的哥哥、姐姐都还健在。“种这些东西好,种的人也能挣到钱,吃的人也放心。”

  赵大爷是何慧丽经济合作社方案的“粉丝”,尽管他家没有加入到合作社中去,但那是因为“家里”的原因。

  “这里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可以买点回去吃,亲眼见到了才放心。”在当天的活动结束后,很多郑州市民都有一个同样的体会。

  这也正是何慧丽组织该活动的真正目的。

  

  博士论文,她写的是“乡村实验”

  

  1月12日,何慧丽的公公因为肝癌去世在北京火化,走的时候才70多岁。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的推广,何慧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她在兰考进行城乡互动的时候,她的公公已经到了生命的晚期。

  “我家里,现在还有很多的客人没有走,这个年纪就不在了,很多亲属想不到。”何慧丽认为,一些不健康的食品已经侵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加以控制或者自己不主动控制,这个社会便会有很多的“不和谐”。

  2007年4月,何慧丽读了6年的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终于进行论文答辩了,她的题目是《农民合作的结构与过程——L县农民合作的社会学干预研究》。对此,著名的社会学家马戎对她的论文给于了很高的评价:很有现实的意义。马戎是她的博士生导师。

  “我要把做人和做事结合在一起。”当上了县委常委的何慧丽依旧在中国农业大学代有“经济社会学”的课程,教材是她自己编写的,融入了许多当代的内容。何慧丽认为,一些学者的理论是好的,但经不起实践的推敲。

  “很多人认为,中国农村固有的小农意识和一盘散沙式的组织架构,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制度。可是你去农村的村委会看看,会议室里挂的都是制度,显然,这些农村缺少的不是制度,而是人。”何慧丽认为,自己就是要在农村推广一种理念:给农村技术和资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穷落后,农民必须自己有一个组织,只有这样,在市场中才会多争取到一些资源,少损失一点资源。避免他们内部无序的竞争。

  在何慧丽的博士论文里,有许多美丽的图片,照片上的人笑容都很灿烂,这些照片都是何慧丽在兰考工作中搜集的,为她的论文增添了不可辩驳的论据。

  “他卖他的大米,我要推广我的道理,这是两个不同的事业。”何慧丽的眼光并不局限在她的南马庄实验,她的兰考实验上。

  

  希望和郑州十个社区建立城乡互助

  4年前,何慧丽刚到兰考挂职的时候,她认为自己的工作都是在“瞎摸”。“我到处调查,没有事情可干,有一个为农村的孩子拉赞助的事情,刚开始我还看不上,后来又干不好。我有点理想,以前是自己做,可现在有了多方面的支持,我要依靠制度的力量,让大家去做。”何慧丽认为,县委常委的“官衔”不仅仅是名分,而且还有一种很强的制度力量。

  “南马庄的大米已经在北京出售了好几年,其实这样的终端消费责任,郑州完全可以替代。”何慧丽觉得,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郑州在城乡互动、城乡经济良性循环上有更多的参与责任。

  在何慧丽看来,兰考距离郑州100多公里的距离似乎有点遥远。但正是这种遥远让朴实的兰考农村远离了工业化带来的喧嚣。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民是想赚钱的,但是粮食安全问题也是工业化造成的,农民不想种地,不想种低产的无公害食品,如何克服这个矛盾,就需要我们消费者来善待农民。”何慧丽说,城乡的二元化制度可以让我们补偿这种欠缺,做城乡互动可以为彼此提供一种“幸福感”。

  在何慧丽的计划中,做好城乡互动工作,郑州市民有责任。“如果南马庄距离郑州较远的话,我们可以选择距离郑州较近的中牟。”在何慧丽的心里,她的设想并没有局限在兰考一个地方。如果这种模式完善了,她可以将兰考的成功模式进行有效的复制。

  这是一个“官员”的长远决策,同时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1月7日,何慧丽曾在郑州向郑州市农业局官员寻求支持,希望能在郑州找10个社区,跟兰考农村建立城乡互助联谊关系,中牟农村也在考虑之列。何慧丽所规划的方案是,在郑州能辐射到的农村间建立合作社,使郑州与它周边农村间良性互动,市民直接享受到有机耕作带来的绿色生态食品。

  在1月13日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园里,几棵桃树不合时宜地提前“开”出了美丽的花。送我们下楼的何慧丽告诉我们:“你们看现在的桃树开花很危险,本来是春天开花的桃树,现在开花,它结出的桃子你敢吃吗?”

  我们也担心起来。

  “不过,它是假的,你看这些花骨朵都是用布做的。”何慧丽笑了。笑得很灿烂。

  

( 作者: 晚报首席记者卢曙光文 晚报记者白韬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