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六旬老农的“节水梦”夫妇在街头叫卖发明专利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7-05-15 11:10:18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三门峡市六峰路西下环,一片低矮的小平房,几乎住的全是外来务工者,这里被当地人称为“民工棚户区”。13号院一楼一间昏暗的小屋子,住着李共和和他妻子。

  小屋里光线很暗,白天也要开灯才能看清楚。每天吃完中午饭,李共和就从租住的小屋子里搬出个小方凳,上面凌乱地摆放着一些扳手、钳子等工具。这个不大的小方凳,就是李共和研究鸭嘴形全新水冲洗器的操作平台,几十年来一直伴随着他。

  李共和出生在伊川县深山区,记忆中那时吃水特别困难。他清晰地记得,那时候父母经常在后半夜起床,担着水桶到村口去打水,说是一口水井,其实就是一个渗水坑,去得早了能凑合打一担清水,去得晚了连一桶泥汁水都抢不到。生活在缺水的环境里,村民们惜水如金,几天不洗脸是常有的事,小伙子找对象也成了村里的一大难。

  打水、吃水、用水的点滴往事都留在李共和童年的记忆里,“节约用水”不仅是他后来的一条生活准则,更是他心中永恒的一个梦想、一道难题。

  

  十年艰辛研制成节水器

  

  1992年,李共和携妻子来到三门峡市在表哥的建筑队里打杂。工地上每次养护混凝土时,水柱喷涌而出,清澈的自来水到处乱流,想想家乡吃的泥汁水,再看看眼前白白流走的自来水,李共和的心在隐隐作痛:“真心疼人,真可惜啊。”

  在表哥的工地上干了不久,后来经人介绍,李共和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作了一名楼管员。然而,一些学生浪费水的现象再次触动了他,使他萌发了改进水喷头的想法。于是,他借助教学楼的水冲设施,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路。

  为了节省资金买工具和材料,他和妻子到学生食堂捡别人剩下的饭菜吃。没有专业的加工设备,他就用传统的锤子、钳子、钢锉;没有加热设施,他就把PVC管放在沸水锅里反复煮烫,给管子做造型。吃了多少苦他从不计较,失败了多少次也无法计算,节水的信念和强硬的干劲支撑着他最终做成了鸭嘴形的水喷头。

  边做边用、边用边改,李共和大胆地在自己管理的教学楼中使用这种新型的水喷头,为学校节约了大量水资源。然而,李共和还不知道,其实他已经完成了一项新发明。

  一次,他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转悠,忽然,热烈的掌声从一个大教室里传出,“讲啥课呢?”他好奇地迈步进去,原来,里面正在举行一场专利知识讲座,老师精彩的演讲一下子吸引了他,课还没结束他就恍然大悟,自己的水喷头不就是专利吗?

  李共和再次改造水喷头,准备申请专利。2004年冬天,他带着有关资料来到洛阳市知识产权局,可进门的那一刻,他又有些犹豫,我是一个农民,咋能申请专利呢?既来之,则安之,李共和最终说明了来意,有关负责人满心欢喜,高兴地看了材料,指出了不足之处。

  李共和大受鼓舞,回到三门峡后又开始忙活起来,他又按格式重新整理材料,文字材料都好说,唯独缺少图纸。他初中还没毕业,根本不知道啥叫绘图,这愁得他无从下手。

  一天夜晚,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忽然他脑海里闪过一念,在农村老家时,妻子每次给他做新鞋,都要他站在一张旧报纸上,拿粉笔比着鞋底画样,再比着鞋帮画样,这不是同样道理吗?

  李共和茅塞顿开,立即下床,兴奋地把喷头放在硬纸片上,画线、裁切、测量,三下五除二地制作出喷头各个面的纸样,然后再把纸样放在白纸上画出图样,标上符号及数据,就这样,让他苦思冥想的图纸,终于出现了。

  2005年4月,李共和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专利申请。2006年5月24日,期盼了一年多后,李共和终于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所颁发的专利证书。那一刻,李共和激动得流下了泪水,10年的努力,10年的艰辛终于没白费。

  

  “节水梦”难圆

  十年心血成摆设

  

  尽管发明成功了,可没真正的使用到生活中,那这个专利不就成了一个摆设了吗。看着自己花费10年心血研究成的产品却不能真正的使用到生活中,李共和特别的痛心。

  为了能够推广使用这种鸭嘴形全新水冲洗器,李共和和妻子多次拿着样品让别人试用。可别人一试用就不再归还了,没办法,只好再做一个。就这样,李共和整天闷在屋里叮叮当当不停。

  时间长了,李共和熬出了一身病,但是他并没停止自己的“节水梦”,而是更加专心做起了研究。因长期研究耗时、耗钱。生活很快就窘迫了,无奈只好暂时停下手中的研究工作,和妻子在街头摆起了地摊。

  刚开始,夫妻俩不知道怎么经营。一不小心就被城管给抓着,一天赚的钱还不够缴罚款。但随着时间一长,他们摸索出来了一套经验,和城管玩起了捉迷藏,一看到城管,两个人就收起摊子跑。再到后来,夫妻俩感觉老是这样做也不是办法,干脆找个固定的地方晚上摆地摊,白天捡废品卖,干一段时间攒点钱后继续搞研究。就这样,李共和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李共和并不奢望什么。可在他内心深处所耗费十几年研究出来的产品无法推广使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看着自己的辛苦成了一种摆设,那种内心伤痛的滋味只有他一个人默默地咀嚼着。

  

  沿街叫卖发明专利

  凸显民间科技工作者困惑

  

  2007年4月份,闲置在家一年多的专利发明推广还是毫无进展。这下可把李共和夫妻俩愁坏了。他们不知道跑了多少个地方,和别人谈了多少次,依然没什么眉目。无奈之下,李共和和妻子只好选择四处漂泊。他们跑到西安、郑州等地在街头摆上专利证书叫卖。

  可这样不但没起到任何效果,反而还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认为他们夫妻俩是骗子。鄙视的目光,难听的话语,让他们夫妻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们一直在艰难地坚持。

  4月12日,郑州市航海中路。李共和和妻子蹲在路边,面前摆着专利证书,想以此吸引过往的行人注意,给予帮助。可来来往往匆忙的脚步,并没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停下来。就这样,夫妻俩木然地坐在那里。面对今后的路,他们显得是那么的茫然。

  在我国,民间科技工作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扎根于各行各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利申请的65%是民间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可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的遭遇和李共和相似。研究出来的成果因为种种原因却不能变成现实产品,成了一种浪费和摆设。

  如何让更多的民间发明家的智慧结晶早日“落地生根”,有关专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有关人士分析说,产品和商品不是一回事。对这些发明家来说,最现实的途径,就是要与产业资本结合,并得到风险投资的认可。同时,要建立相应的技术交易市场,为这些发明家提供一种融资的渠道。对风险高的技术,还要由国家拨款来扶持。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给予他们多方面的帮助和关爱。

  现在,有关人士正积极联系,想让这种水喷头尽快投用于社会,让更多的人节约水、爱惜水、保护水。

  

  核心提示

  李共和,这位年近六旬的农民,15年来依靠打工维持生计,追寻着自己的梦想。经过10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发明出了一种鸭嘴形全新水冲洗器,并获得国家专利。在这项发明的背后,蕴藏着他长达半个世纪的“节水梦”。可获得国家专利后的他,并未感到喜悦,一直到现在他的这项发明还没被推广使用,10年的心血至今没能变成现实,这让他痛心。无奈之下,他只好和妻子手捧专利证书沿街叫卖。

( 作者: 本报记者 李明德 文/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