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独家责任:一个中原古镇的复兴梦想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09-03 09:47:37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

  古码头、古建筑、古街道,一切古色古香,仿佛置身于明清盛世;古雕刻、古壁画、古彩绘,一切形象逼真,好像时间在这里凝固……到过位于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处淅川县荆紫关清街的游客,大多会留下这样的印象。明清时,荆紫关的商业极度繁荣。但如今,由于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高度发展,以水运为基础的荆紫关清街已经繁荣不再,甚至可以说有些冷清。为了焕发荆紫关清街青春,当地政府已开始采取一系列的“复兴”计划。但有着“北方13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古街道”美誉的荆紫关清街如何开发才能像江南古镇一样吸引来大批游客?在旅游开发时兴的今天,怎样才能保住清街的古味,让古街获得持续性繁荣?这一系列问题仍是当地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省的开封朱仙镇、禹州神垕镇、社旗赊店镇等中原古镇共同面临的难题。

  探访古镇

  走进伏牛山深处的清街

  从郑州出发,经过近10个小时的车程,便到了伏牛山深处的淅川县荆紫关镇。荆紫关镇的主街道沿山体蜿蜒,百货店、日杂店、乡村汽车站、小饭店、小旅馆林立街道两旁,和中原地区的大多街道一样没什么区别。

  由于荆紫关古街道留存下来的多是清代建筑,所以被称为清街,和荆紫关镇现在的主街道新街相对应,荆紫关清街又被当地居民习惯性地称为“老街”。清街长5华里,分为北、中、南三段,主色调是黑灰色的,青色的墙,黑色的瓦,斑斑驳驳的黑色铺板门,把整个街道装扮的古色古香,且有些沧桑。

  8月28日早上10时,清街的北街还是一片静谧,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人影,只有几个店幌在迎风飘扬。从店幌和招牌来看,清街上的店铺并不多,铺板门也大多没有抽开。中街的路面正在施工改造,一辆挖掘机和数十名工人正在忙碌着。据荆紫关镇宣传干事卢鹏说,正在施工的是清街的雨水、污水和供水工程,共投资了860万元,到10月份才能完工。

  卢鹏说,目前荆紫关清街共有店铺700余间,但经营着的店铺并不多,目前多以居住为主。漫步在清街的中街和南街,经营着的店铺比北街还要少,一位经营红军鞋(草鞋)的刘女士说,由于游客来得很少,她的生意也很一般,每天能卖个三五双已经不错了。

  60多岁的黄建中在清街上开了一家服装店,按照他的话说:“我的服装店经常一天还卖不了一件衣服,但年龄大了,没打算挣什么钱,只当守着自己的老屋有个事做,否则早把服装店搬走了。”

  古镇沧桑

  昔日小镇堪称“小上海”

  荆紫关的得名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304年,楚王派太子荆来此镇守,于是此地就叫“荆子口”。明朝中叶,改“荆子口”为“荆子堡”。因为这里漫山遍野盛开着紫色的荆花,清初,当地人又把“荆子堡”改为“荆紫关”。

  说起荆紫关的历史,从出生起就居住在清街的70岁老人陈景山自豪地说:“荆紫关在明清时商业发达着呢,街道上整天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到我10多岁时,这条街上还整天是人山人海的,还有着‘小上海’的美称。”

  “荆紫关的生意之所以兴隆,主要是因为古代的丹江河的航运比较发达。”陈景山说,“我小的时候,丹江河的水很大,这里便成了方圆百里的货运集散地,在这条街上全国各地的生意人都有,北方的货物从此处可以顺丹江、长江转运到武汉等南方城市,而南方的食盐等物品也可以经荆紫关转运到北方各地。每天在荆紫关码头上停靠的船只都有百艘以上。”

  卢鹏说,由于在古代的荆紫关做生意的商人来自全国各地,所以荆紫关清街上的建筑也呈现出南北交融、南北共存的风格。既有陕西、山西、河南等北方建筑,又有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南方建筑。

  在陈景山的记忆中,原来的荆紫关古建筑比现在规模还要大一些。陈景山说:“除5里长街,沿丹江河岸,还形成了长约2华里的河街,在这条河街上,专门为船工、客商服务的客店、酒楼一家挨一家。河街昼夜都有很多商船靠岸。当时的荆紫关镇有三大公司、八大帮会、十二家骡马店、二十四家大商号。根据荆紫关商业的需要,武汉电报总局还在荆紫关设立了电报支局。”

  如今,站在码头上,却再也看不到滔滔的丹江水了。数里宽的河床大多裸露着,蜿蜒流淌的河水,时而细如小溪,时而会聚成几米宽的水面,但都不过半米深,再也无法承载船只。

  “荆紫关的衰落从京广铁路修通后就开始有了苗头。”卢鹏说,随着铁路和公路的修建,水路运输逐渐被取代,荆紫关车水马龙的景象也随之渐渐消逝。漫步在荆紫关清街,已看不到几家特色饮食、特色商品,也没有什么特色文化活动。正在自家店铺前编竹篮的黄先生说:“由于市场萧条,人气不旺,游人来了转一圈就拔腿走了。”

  陈景山老人说,荆紫关留不住游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上世纪,由于老百姓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些古建筑的巨大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在对一些建筑的修复过程中,没有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破坏了整个街道的景观。

  古镇新生

  走上“复兴”之路的荆紫关

  当同里、乌镇、西塘、周庄等一个个江南古镇开始焕发生机的时候,荆紫关也在寻求着自己的新生:2001年,荆紫关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当地政府就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荆紫关清街如何开发和保护,才能吸引来大量的游客。

  要开发古镇旅游,首先要把古镇保护好。2002年,荆紫关镇聘请河南大学专家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进行认真细致地编制,制定了《清代一条街修复详规》等保护性开发规划。

  镇里先后投资900万元,对山陕会馆、陈家大院等处进行修复,新修封火墙37道,修复门面房100多间。沿街安装了古灯具、摆放了仿古花盆,沿街门面房进行重新整修,插上了店幌,以保持清街风貌。

  在不止一次召开的研讨会和论证会上,有专家指出,古镇的保护应该不同于其他文物和古迹遗址,古镇需要有旺盛的人气才能够长期发展下去,保护和利用古镇,也必须让古镇真正活泼起来。

  为了恢复清街的“人气”,镇里想了很多办法。为鼓励商户到清街经营,当地镇政府决定,在清街上经营的店铺免除包括工商管理费、税收在内的一切费用。卢鹏说,镇里现在制定了更进一步的措施,如果在清街上经营门店,不仅免去一切费用,每月还可以从镇政府领到每店千元左右的补贴。

  清街的整体开发和经营工作也在进行中,不久之后,清街将被改成步行街,一切车辆将不得入内,为游客服务的电瓶车也已与厂家签订了订购合同,目前正在制造过程中。

  “镇里目前拿不出那么多钱来,由于北街古镇风貌保持最好,所以准备先把北街做起来,让在这里经营的商户赚到利润,然后带动中街和南街发展。”卢鹏说。

  然而,荆紫关位于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之地,离武汉、郑州、西安等大城市都较远,从郑州到荆紫关就需要近10个小时的车程。卢鹏说,为了解决交通问题,荆紫关镇目前正在修建一条通往西峡县沪陕高速附近的公路,原来到高速需要3个小时的车程将可缩短到1个小时左右。为方便三省游客来荆紫关旅游,荆紫关镇三省汽车站也已经建设完成,近日就可投入使用。

  古镇突围

  中原名镇要靠文化特色复兴

  相对于江南古镇来说,中原古镇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保护和开发,如何突出中原古镇特色,如何保持古镇的持续繁荣?开封朱仙镇、禹州神垕镇和社旗赊店镇与淅川荆紫关镇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郑州大学旅游规划中心主任龚绍方认为,中原古镇的旅游开发,首先要摆正小城镇建设和古镇发展的关系,中原古镇的开发不能急功近利,古街道、古宅院、古产业是开发古镇的核心。在开发过程中,还要科学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开发中要保持好文物的原真性、独有性,切忌进入“毁了真文物,造出假古董”的误区。

  龚绍方还称,中原古镇的旅游开发,还应把握资源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目标定位等,围绕着中原风情古镇资源群开发出观光、体验和休闲旅游系列产品,配套接待服务产品,打造一个完善的旅游服务产业集群,从而使一些古镇从原来的过境游发展成深度游,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目的地。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规划中心主任刘坤太主持了荆紫关古镇的开发规划,他认为,在中原古镇的开发中,必须要有强烈的差异化意识,我省的古镇与南方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古镇有很大差别,但与北方地区的古镇有很多相似之处,如果直接照搬别处的开发形式,必然会成为不伦不类的复制品。因此在开发中原古镇时,必须认清本地的文化特色是什么,如合理区分商业古镇、军事古镇、手工业古镇、交通古镇、民俗文化古镇以及建筑文化古镇。另外,在古镇开发中,要保留历史的沧桑。古镇之所以能够吸引游客,是因为这里能让游客感受历史,所以古镇开发最忌讳大拆大建,只有保留住沧桑感,才会留住古镇的文化之根。

  

  

  

( 作者: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文/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