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特别报道:一个内陆特区和一个食品城的崛起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07-15 09:42:42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

  资源缺乏的漯河市,依靠交通优势、内陆特区的金字招牌和农业资源,努力发展食品工业,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拼搏,打造出一系列中国食品驰名品牌,全国每10支火腿肠有5支出自漯河。全市有大小食品企业7056家,直接从事食品工业人员11.2万人,170万农民依靠养殖业致富,食品工业收入占市财政收入的70%多,占全市GDP的60%多,成为惟一的“中国食品城”。

  因交通优势设为省级“特区”

  沙河和澧河这两条河流在漯河交汇,清朝时,漯河码头就形成了牲畜交易市场,四面八方的牲畜都靠水运运到这里卖。现在漯河还有一条路叫牛行街,虽然听起来别扭,但它是历史的见证,走在这条路上,听着当地人的述说,前辈们站在成群结队的牲畜旁讨价还价的情景会油然浮现眼前。

  就是因为这个水路码头,旧社会漯河人就做起了牛经纪、猪经纪、羊经纪,从买卖中谋取差价。同时,为了满足南来北往商人的口味,小饭馆把牛、羊、猪肉也做出了美味佳肴。

  后来,京广铁路从漯河经过,漯河的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得益于交通优势,1947年陈赓兵团解放漯河后不久就设立漯河为县级市。

  随着环境的变化,河水越来越少;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私人经商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前,漯河人失去了河流赐予他们的恩惠,昔日繁忙的牲畜交易情景成了美好的回忆,成为典型的农业市,农民只能靠土地生活,温饱问题难以解决。改革开放后,农民获得了土地,虽然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但经济收入微乎其微。

  1986年只有40万人的漯河市升格省辖市,同时批准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市。1991年10月,省委工作会议把漯河定为全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市。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漯河市被确定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市、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即省内“特区”,这在全国属于第二。省委要求漯河:改革开放走在全省前列;经济发展速度走在全省前列;良好的社会秩序走在全省前列。到本世纪末使漯河成为全省富裕地区之一,成为河南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小老虎”。于是,漯河人开始了“瞄准特区、学习特区、创办内陆特区”的征程。

  虽然“特区”不像深圳特区可以享受许多优惠政策,但在当时,“特区”这块金字招牌十分吸引人,很多投资者特别青睐。于是乎,一些国内外投资者瞄上了漯河“内陆特区”,带着资金走进漯河投资兴业。

  濒临倒闭企业

  打造的中国品牌

  上世纪80年代,创建于1958年的漯河肉联厂因“水性”不适应改革开放的浪潮,到1984年全部家当只有一座3000吨的冷库、一座日加工500头生猪的车间和一座炼油坊,固定资产只有468万元。创建26年间,不但没有给国家上缴一分钱,还累计亏损了580万元,站在倒闭的悬崖边。

  1984年,国家取消了生猪统购统销的政策,迫使肉联厂自找活路。

  作为承包制改革的试点单位,800多职工把票投给了万隆这个转业军人。见过世面的万隆抓住“在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之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一些原材料”。的政策,承包当年扭亏为盈,填平了亏损窟窿,还盈利8000元,摘掉了亏损帽子。

  接着,他们投资对分割肉车间和配套设施进行技术改造、获得出口资格,接下了一个50万吨出口分割肉订单。就是这个不大的订单,依靠质量,让漯河肉联厂一鸣惊人,外贸订单纷至沓来,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市场,从此,肉联厂获得了新生。

  1994年,在众多合资对象中,肉联厂选择了香港十大财团之一的华懋集团,引入资金1.27亿元,成立了华懋双汇实业有限公司,把火腿肠生产线有45条扩展到69条,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大楼,生产能力增长了104%。1998年“双汇发展”股票上市,更让双汇如虎添翼。

  近年来,双汇先后与美、日、德等6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合资合作,建成30多家公司。2006年迎来了世界500强高盛加盟。

  经过23年的发展,双汇在国内有近60家全资参股、控股子公司和一个上市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12.3亿元,实现税利101.32亿元,上缴税金53.15亿元,总资产达60多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列第83位,食品行业全国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打造的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家喻户晓,其商标商誉价值超过百亿。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国肉类行业的标准和国家标准都是双汇起草的。

  双汇的成功,由此带动了全市的食品业,全市形成了肉食品加工业、粮食加工及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果蔬加工业4大块不冒烟工业群体。

  据漯河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全市现有粮食加工及粮食制造企业136家,每年加工转化粮食350万吨,占全省加工转化总量的20%,年产面粉220万吨,糕点、饼干及各类休闲食品15万吨,方便食品23万吨,大豆分离蛋白2.5万吨,花生制品10万吨,饲料60万吨。

  截至去年,漯河市各类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7056家(规模以上的有191家),占全市工业企业的50%,从业人员11.2万人,占全市工业企业职工总数的34.9%,实现工业增加值134.5亿元。经济增速在6年前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

  食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食品企业龙头不仅带动食品业的强劲发展,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包装、印刷、养殖、运输等产业的迅猛发展。

  包装材料龙头企业有双汇集团化工包装公司、南街村集团彬海胶印公司、华强公司,他们生产PVDC肠衣膜、多层共挤热收缩筒状膜、彩色软塑料印刷制品、胶印制品等供不应求。仅双汇的肠衣膜生产基地,年产量就有1.5万多吨,年产值5亿元。双汇集团所有包装材料业年产值达16.5亿元。

  食品机械也应运而生,企鹅集团生产的面粉机60多个品种,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埃及、俄罗斯、蒙古、越南,年产面粉成套设备1000套。

  最主要的是带动了畜牧业、饲料业、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双汇每年加工生猪1500万头、活牛50万头。于是,漯河市大力扶持农民从事养殖业,更扶持规模养殖户。市政府成立了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门机构为畜牧业出谋划策,各县领导签订目标责任书,市直20个部门都有畜牧业倾斜政策。

  一大批农民靠养殖业致富,全市254万人口,有170万人从事养殖业。过去穷得叮当响的漯河农民,如今人均年纯收入4567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打造名副其实的国人厨房

  过去漯河人为之骄傲、津津乐道的是:舞阳县贾湖址发掘出土了8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和用猛禽骨管制作的七音骨笛,中国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是漯河人……如今漯河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们是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是国人厨房中的厨房。

  漯河市市长祁金立说:“未来漯河市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是:在肉食品加工业方面,加快特色养殖基地的建设,提升精深加工肉制品比重,积极发展牛、羊、禽类肉制品,加大新产品开发和综合利用,发展调味品业,加快肉食品加工业项目建设;在粮食加工及制造业方面,加快优质粮食种植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小麦、玉米、大豆、油脂深加工,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加快粮食加工及制造业项目建设;在饮料制造业方面,着重发展功能型饮料、啤酒、肉制品蛋白饮料,加快饮料制造业项目建设。”

  漯河人说:“既然是厨房,就要干干净净。不干净的厨房,做出来的饭菜谁愿意吃?”所以,他们大力投资绿化,使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0.3%、32.6%和12.6平方米,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进入市区,好像置身于江南城市,空气湿润清新,地面干干净净。

  漯河市已成功举办了5届中原食品节,他们计划将今年的食品节办成由商务部主办的中国食品节。目前,全市上上下下正在紧锣密鼓筹备8月份举办的食品节,力图在食品节上摘取丰硕的成果。

  

  

  

( 作者: 本报记者 赵国锋 文/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